魅罗 第1节(2 / 2)
“我在前厅等久了,就猜想着什么事把青衣先生给耽误了,原来先生是在这院子里,”舒哲转头看看嬉笑一群的地方,“先生还未见过小七吧。”不等青衣回答,他便对着院中左角喊道:“小七!”
这一声喊叫虽不响亮,却清晰地传到了院左边。青衣暗忖,声音聚而不散,凝成一线,底气十足,舒哲显然是个内修高手。那边听到呼喊,丫鬟散开,萍色站起身,往着这里走来。
近到三步之遥,舒仪笑着道:“大哥叫我?”
“这位是宗录堂的青衣先生,你快来拜见一下。”舒哲回头又对青衣道,“七妹,舒仪。”
青衣颔首:“七小姐!”这才看清舒仪,眸色点漆分明,容貌平常,肤如白玉,却是带着病态,略过苍白。
舒仪回道:“青衣先生!”瞥过一脸好奇的小柯,笑更深,戏道:“这位是花衣?”
小柯懵懵然低头,看着青衣一身整洁,再看自己,前胸衣襟上不知何时沾上一片暗黄污渍,面上如炸开一般,涨得通红。
舒哲肃起脸:“小七,胡闹!这是青衣先生的徒儿!”舒仪对着小柯点了点头,笑意不改,神态里挟着些许捉狭。舒哲轻叹口气,无奈地对着青衣一笑,回头又道:“听周夫子说,你这两年有了长进,太公听了必然心喜。”
“有大哥在,我总是大有长进的。”舒仪扬眉,不甚在意的样子。
“太公那里,总要你有些交代。”舒哲的兄长架势摆了个七分不足,前厅传出喧哗之声,他皱起眉,转头招呼青衣,“先生待久了,我们还是快去前厅吧!”
青衣点头,舒哲正想叫上舒仪,她先一步连连摆手:“大哥,我这才刚到,还是早点歇着了。”青衣凝神看着她,她却是笑眼千千,话音才落,转身已走回院中的小径。看着她萍色衣裳一闪,青衣淡然不语。
舒家三房嫡系,共五男三女,四子幼年溺亡。长孙舒哲,幼时聪颖,据闻在十岁稚龄,对朝中位爵,礼节已是了如指掌,且其性格老成,处事极具大将之风,自成年起,就开始打理舒家内外事务。舒仪,家中排名第七,其父是舒老的第三子,最得舒老喜爱,奈何此子身骨不佳,中年时携妻外游,却为当时的反贼朱耀礼所杀,唯留一女,便是舒仪,舒老悲恸之余,将襁褓之中的幼女带回,为保她日后荣华,立为舒家下任家主。此女性格乖张,贪图玩乐,文才鄙陋,武功一般,近几年间,已引起舒家内外不满。
这些都是宗录册上的记载,青衣早已烂熟于心。舒哲与册中形容确是半分不差,而舒仪,看样子,也真是玩劣如童,行事不羁。回过头,舒哲仍是挂着一副和气的笑脸:“先生不要见怪,小七就是如此的。”
回眼看院中,余辉黯然,荫荫枝叶半沉入暮色,空气中也开始渗着凉意,舒哲心下暗想,不知不觉,也多耽搁了些时间,忙对青衣道:“先生请快去前厅吧,二妹三弟想必等急了,他们对先生可景仰地很!”
青衣唇角成弧,微微一笑。
第2章
舒家别苑造于江陵郊外,独伫于俦山,春时多雾,云烟缭绕,远观真似仙山一般。此时已是夏初,清晨依然薄雾霏霏,晨曦现出第一道光彩,映在舒苑门外的青砖上。几个奴仆正在门外清扫,远远地望到薄雾中,一道人影飞快地走过山间林道,不消片刻,已来到舒苑门口。
“轩……轩少?”闻讯急赶而来的管家认出来人,笑着迎上前,“山路不好走,怎么赶着天没亮就上山了,也不通知奴才们一声。”
舒轩望向门内,暗沉沉的一片,只有稀稀落落几盏灯火:“姐姐呢?到了吗?”
舒家兄弟姐妹虽多,能被舒轩称之姐姐的,却只有一位。老管家乐呵呵道:“七小姐昨天就到了。”见舒轩点了点头,又添上一句,“都到了,可只缺你了。”
舒轩沉默地点头。管家陪着他一同走进院中。一路无声,管家拿眼偷瞥舒轩,晨光之下,他目视前方,月牙白的武士袍纤尘不染,就好像刚从花园中信步走来一般。面上也无一丝疲乏之态,眉目如画,水漾瞳眸,清俊不可逼视,只是神态间冷冷淡淡,寒澈如雪。
“轩少,现在时辰还早,都没起呢,我让下人打点打点你的院子,你先休息下。”
抬头看向天际,已是快亮了,舒轩道:“你先下去吧,我去姐姐那。”管家轻轻一叹,还想张口说些什么,舒轩却早已一跃而起,踏步无声地穿过院落,一眨眼之间,已消失在管家视线之中。
那身影顿隐处,正是舒仪休息的梨院方向。零落着朵朵雪似的白,院落墙头上,彤彤的红日,隔着雾,缓缓初升。
风静雾薄,花吐清露。静谧的清晨,舒苑稀落的灯火渐灭。
万籁具寂中,她听到舞剑的声音。
清鸣的剑音,以银瓶乍破之势拔地而起,划破一苑的寂静。她走到院中,舒轩正在练剑。剑气激荡,满院凋零的梨花破败一地。
他是清丽之极的男子,使的剑法却是大开大阖,劈即是劈,砍即是砍,击、格、撩、点丝毫不带多余动作,古朴浑厚的剑势中夹着凌厉之风,疾趋疾退,剑身映着梨花淡白,剑光所到,寒星点点。
厉芒大胜,剑锋透出碧寒的淡青,骤然一个转身,他转身看到檐下的她,手势一顿,满院的剑气尽消。脚尖一点,一步之间,上前近十米,他站带廊外,和她面面相对:“姐姐!”
舒仪笑着拍拍廊栏,俯身就坐:“我以为,你要过两天才到的。”
剑入鞘,他坐到舒仪身旁:“老头子马上就要到了,我必须赶在他之前到。”
“千里之遥,你居然赶回来了……”舒仪笑叹,瞥到他额际汗涔涔,伸手入袖,蓦然发现身上并没有带汗巾之类,干脆以袖为帕,胡乱抹上舒轩的脸,“他就算到了又如何,你以为,我还是小时候,听到他的声音,就会瑟瑟发抖。”
“老头子把我们都召回来,想必是有大举动。他为人这么谨慎,又怎么会做无用之事。”舒轩看着她,目光笃定,“老头子这两年态度模糊,行事也古怪,我怕他对姐姐不利。”
“轩啊,你就是太温柔了!”衣袖抚上他的颊,她含着轻笑调侃。
舒轩几不可见地蹙起眉峰,半闭起眼,院中静地落叶可闻,舒仪停手,不甚在意地捋捋衣袖。他伸出手,扯住她的衣袖,仔细一看,淡萍色锈边上淡淡浮着汗水的痕迹。
“姐姐,京城前几日已有传闻,皇上要改年号,改元景治。”
“哦?景治?”舒仪颇感兴味,“皇四子郑衍是景王,又是刘妃所出,甚得圣宠,朝中近半的大臣是当朝国舅刘家的党羽,朝中大臣听到改年号这样的传闻,只怕都要跑到刘府去巴结奉承了。”
舒轩为她调笑似的口气所染,露出淡淡笑容:“姐姐也认为皇上要废太子,改立景王为储?”
“皇上与太子并无嫌隙,就算宠信刘氏,也不会这么冒然。何况,太子乃已故皇后所出,身份高贵,朝中自有重臣扶持,三朝元老杨元宇是帝师,又是太子的老师,皇上素来敬他三分。京城有了传闻,你可见杨老上书?”
“没有。”朝中风传已有几日,百官察言观色,巴结刘家的不在少数,杨老却是起居正常,丝毫不为所动。
舒仪续又道:“杨老最能揣测圣意,如果废太子,杨老必然第一个站出来,如今他全无表示,这就说明,皇上并无废太子之心。何况……”
“何况什么?”
舒仪转头看向院中,分析道:“何况,最重要的一点,太子才识过人,品性更是端正,这是举国皆知之事,废太子,又怎么会是这么容易的事。”
当今天下,启陵淮帝膝下四子,太子郑信,是先皇后张氏之子,幼时聪颖过人,八岁之时,淮帝戏言问信:你看太阳与京城,哪个远?郑信随口答道:自然是太阳远,只听说是从京城来,却从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自然是太阳远。淮帝大为惊喜,第二日宴请众臣,又重问郑信这个问题,郑信想了想,又答:京城远。淮帝失色,惊问:怎么与昨日不同。郑信笑答:现在抬头只见太阳,不见京城,自然是京城远了。淮帝大喜,当即曰:此子锦心绣肠,颇似朕风。不久之后,郑信就立为太子。
如此太子,怎会轻易被废?
舒轩看着舒仪若有所思的面容,说道:“既然太子不会被废,老头子这么急把我们召回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