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52节(1 / 2)

舒仪为郑衍辩解道:“新帝本性磊落,不是忘恩的人,只是左右掣肘,又不擅权术,不免要被刘阀和其他门阀影响。”

尉戈想起另一桩事来,瞧了她一眼,道:“我听说,新帝原有意于你?想迎你入宫?”

舒仪道:“王爷从哪里听来这些道听途说的传闻。”

尉戈掩唇咳嗽两声,“我也是不信的。”

舒仪瞅瞅他,含笑不语。心里却道,原来除了舒家传信,他还另设了渠道在京打探消息。

尉戈见她笑容淡淡的,仿佛什么都看透了,自己隐蔽的那些小心思也无所遁寻,他立刻换了个话题,“你之前传讯来,说遗诏是假的。没想到没多少日子,这事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

“这也是我让人传的,效果能如此之好,天下皆闻,估计还有那两位王爷的功劳。没他们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哪能街知巷闻。”

“如此一来,你岂不是和刘阀结了死仇?”

“不结也结了。”她道,眉头却微微拧起,转过脸来,“殿下,如果刘太后下了旨,要你将我绑了送京城去,你会做吗?”

她声音低柔,眉目宛然,肌肤如堆雪一般,尉戈素日里见她都是恣意洒脱的样子,难得有这般小女儿形状,心砰砰直跳,想也不想,马上答道:“你放心,只管在这里住着,刘氏妖婆下什么旨都没用,我……我不会害你的。”

他神色肃穆,眼神更是坚毅,瞧不出一点伪色和敷衍。舒仪展颜笑了,历来王佐最怕遇到的就是忘恩负义之辈,就像舒老,为了先帝殚精竭虑一辈子,最后却被先帝暗地毒杀。由此可见,辅佐的人是个念旧情懂恩义的人,比他身上有没有才华重要多了。

她原本还有点属意辅佐郑衍,皇子之中,他最是性情中人,且心胸开阔,和先帝有天壤之别。但也许正是这样,他年轻不懂制衡之术,登基后明显驭下手段不足,摆脱不了刘阀的控制,婚姻也不自主。撇开这些不提,郑衍还对她动了私情。一发现这个苗头,舒仪就退缩了,她背后有舒阀,倒不怕和刘阀争斗,可她对年轻的帝王实在缺乏信心,再搅和男女感情,辅佐的结果变数太多。

真正的王佐,信奉君君臣臣,不信男女私情。

“谢谢王爷。”舒仪诚意道。

尉戈见她出神了一会儿,摸摸鼻子道:“你客气什么,之前你就担心这些?所以留在京城没有回来?怎么早不与我说,对我就这么没信心?”

“王爷说哪里话,是京城事多,耽误了行程。”

尉戈总觉得这次回来,舒仪客气有礼许多,与初次见面时大不一样,道:“你想做什么做就是了,不须这么客气,你与那些门客幕僚不一样。”

舒仪道:“王爷可不是当初的小侯爷了,我若是没有礼数,王爷如何驭下服众。”

这话说的极为熨帖,都是替他考虑,尉戈笑了,眉目舒朗,“你说什么都有道理,就听你的吧。”

太监赵宝前来提醒到了用膳时间,尉戈笑着邀舒氏姐弟一起用饭。舒轩很快赶来,三人坐在厅内,闲聊几句,没一会儿,下人就送了一桌上好酒菜来。舒仪舒轩用饭礼仪不用说,出自门阀正统教育,一举一动都是赏心悦目。尉戈的礼仪虽不及两人,但也是有规有矩。

舒仪暗自观察尉戈,发现他身上早就褪去了以前的痕迹,稳健有度,带了几分贵气。果然身居高位会改变许多。

谁会相信,这位王爷原是冒名顶替的呢。

用完饭又闲聊几句,尉戈突然想起,“刚才你说袁先生是出自云溪袁氏?”

“未必,”舒仪接过下人的帕子,擦了擦手道,“殿下应该知道,本朝虽然已经废了九品中正制,但实际上,大多数读书人都还是出自门阀,民间书籍极少,几大书院也很少容纳寒门。庶民要想读书,必须依靠门阀,这是门阀长久保持地位的最大原因。”

尉戈不是真正的昆州王的儿子,本身就来自民间,当然很清楚这个事实,他不住点头。

“袁恪应该不是云溪袁氏本家的,但是必然也有所关系。”

“他会不会是别有用心的人派来的?”

舒仪摇头,“我看不会,袁氏在云溪极有名望,不过也仅止于云溪一地,还算不上顶尖门阀,他们能算计什么。”

尉戈仍有些不放心,“这些时间王府招了不少门客,到时候你替我掌掌眼。”论对门阀的了解,谁还能比得过四大名门之一出身的舒仪。

“王爷有命,莫敢不从。”舒仪笑道。

尉戈心里舒坦,拉着舒仪又说了许多话,在他心里,舒仪扶持他于微末之间,最清楚他的一切历程,这大半年舒仪不在,他在昆州的那些政令和吏治,都是参考幕僚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看法所做的,各地反响还算不错,但是他最在乎的,还是舒仪的看法,似乎只要得到她的肯定,他所做的一切才是最正确的。

舒仪听他一桩桩说着,什么安抚流民,春耕时亲自下地,鼓励昆州百姓开垦荒地,广种粮食,还有精减冗员,压缩了王府开支。半年前,受水涝影响,山西地界突然出现一群流民为匪,不知是何缘故,竟然跑到了昆州,短短期间聚集了近万把人,尉戈派出苍龙旗,一举击溃。

舒仪听他说着,心想与之前真正的宁远侯相比,他做的已经算是太好了,难怪这次来昆州,民间已经没有关于杜三郎的嘲讽民谣。显然这大半年,百姓已经接受了昆州王往好的方向发展。

“王爷所为都是善政,现在昆州民心齐聚,都是王爷的功劳。”舒仪道。

尉戈如饮美酒,整个胸膛都是暖的,简直熏熏然。

“有我在一日,必叫昆州百姓一日过得好过一日。”尉戈信誓旦旦。

舒仪鼓励道:“王爷励精图治,是百姓之福。”

尉戈絮絮叨叨,让王府服侍的人都看傻了,平常王爷威严持重,极少像今日这般,拉着一个人天南地北地谈,换了几轮茶水,看起来都没有停的迹象。到了下午,舒仪露出疲色,尉戈不得不放她去休息。

第82章

休息没两日,尉戈如同之前说的那样,把整个幕僚班底都拉出来让舒仪过目。里面多数都是主动来投靠昆州王府,不乏门阀旁系,或者依附门阀士族完成学业的学子,大部分人都是郁郁不得志,在自己家乡没有出头之日,抱着来王府试试的心情来的。见到舒仪,光听名字,就知道是舒阀中人,这群幕僚的心理很复杂,既厌恶世家,又从心底艳羡。谁不知道,就算是个草包,投胎投好了,一生不需做任何事,天生就站在他们够也够不到的地方。

舒仪出身高贵,让他们觉得高不可攀,又因为是个年轻女孩,暗地被他们所轻视,认为只是一个天生好命的黄毛丫头。

尤其幕僚之中,以罗子茂和袁恪为首,袁恪脸上含笑,实则不相信舒仪有管束他们的能力,底下的人门儿清,一个个摆的都是阳奉阴违的样子。

舒仪瞅了他们几眼,把他们的表现都看在眼里。她也不多说话,凭口舌去压服他们那纯粹是白费功夫,还是让他们该干什么干什么。

幕僚门客们暗自交流眼神,心想果真如此,只要他们表面恭敬,这舒家的丫头能懂什么。

抱着这样的心理,舒仪冷眼旁观他们平时的工作,他们安之若素。没两日,舒仪就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员调动,负责文书的,负责内务的,被她换了好几拨人。同时,她还将繁杂的政务分门别类,各交给一个书办负责上呈给尉戈过目。每个人只负责一块工作,对其他事务不得插手。

最后还有一批门客,直接被舒仪叫人扔出王府。无一不是偷奸耍滑,纯粹来王府混吃等喝的人。

见她花了不到三日的功夫,就把整个幕僚团队理的一清二楚,袁恪心里极为不舒服,在她下令驱赶一部分门客的时候站出来阻拦,说:“舒小姐这样做不太好吧。这些人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是王爷贤明,有兼听之德,你若是这样赶走他们,他们到外面宣传说王爷容不下人,岂不是害了王爷的名声。”

舒仪笑笑,等他半天了,还以为他能沉住气,没想到这就破功了,她慢条斯理道:“外面,哪里外面?王爷是什么样人,昆州上下谁人不知,一群只图口舌的人,除了说道几句还能有什么作为,谁又会理睬他们,难道白养着,他们说几句好话,天下就都夸奖王爷了?”

她哼了一声道,“何况人是我赶走的,说起来别人议论起来也只会说舒阀,什么名声我担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