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罗 第103节(2 / 2)

尉戈久久凝望她,似乎要从她眼底看出些什么,终于,他挪开目光,没有勉强她,“我在昆州王府养了一只漂亮的画眉鸟,有一日打开笼子放飞,它不肯离去。当时就想,这一定是我的诚意和喜爱感动了它。”

舒仪认真听着,忽而展颜一笑,“因为那是只画眉,不是苍鹰啊。”

尉戈点点头,“说的不错。”

等尉戈离开,舒仪揉着有些发胀的太阳穴,低头沉思许久,让丫鬟将舒轩请来。

一进门,舒轩便问,“他来做什么?”

舒仪指着桌上妆奁道:“打开最后一层有把铜钥匙。书房博古架上有个紫檀木匣子,你去拿来。”

舒轩没一会儿就取回来,道:“你伤还没好,折腾这些做什么?”

舒仪动了动手指,阵阵刺痛,只好示意舒轩打开木匣。

里面就放着一张纸笺。

舒轩打开,上面记着:尉戈,昆州阳里人,父不详,母曰高惠,外乡至,已有身,遂产尉戈,血崩而亡,后同乡王媪抚养。年幼好斗,及壮,为昆州王府侍从。乡间有传,貌与王府三子杜若晋似。元狩三年王媪卒,尉戈再不归乡。

乡间熟识其人,里正苗纲、王媪邻人林氏四人,同乡高、周、诸等。

其后一页满满记着认识尉戈的乡人,姓名、家住何处、关系如何等等。

舒轩眉头越皱越紧,脑中电光火石,想起当年在昆州发生那起刺杀案。

舒仪静静等他看完,轻声开口道:“当年只是不想糊里糊涂辅佐一个自己不知道根底的人。”

“可你一直留着,”舒轩道,“你不信他?”

他看字迹,纸笺上的内容还有新添补的,那些认识尉戈的乡人,即使已经离乡,后续动向仍有记录。

显然是有人刻意去调查他们的动向,能做到这点的,只有舒阀的暗卫。

“是人都会改变,与我们初见时相比,他已经变了许多,以后会怎样,谁能知?”舒仪认真看着舒轩道,“他不会将信任永远寄托在属下的人品上,我们也是同样。”

舒轩将纸笺收起,忽然道:“你不打算继续辅佐他了?”

舒仪眉眼弯弯,笑的有些轻松,“他的身边已经没有我的位置。”

舒轩皱了皱眉头,“要说鸟尽弓藏是不是还早了点。”

舒仪噗嗤一声笑出声,“干净利落的离开不是弓藏,是为了让他放心用你这把利剑。王府的那些幕僚不会再容忍一个女人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何况我还姓舒。”

“没必要理会他们。”舒轩道。

舒仪道,“不仅仅是幕僚之争,也不是一家一姓的事,是天下寒门和门阀之间的争斗。我不愿做急先锋,退下来且看如何发展不是更好,过了这一阵,我就回江陵去养伤,躲躲这阵风头。”

舒轩神色稍黯,面露不舍,嘴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有劝,道,“我会安排人护送你回去。”

他为舒仪掖好被角,站起身离开。

舒仪看着他挺直的背脊,忽然觉得有些孤寂,“那张纸,不到生命危机的罐头关头不能用,只能用一次。”

舒轩转过身,瞳仁乌黑而明亮,“我不会让自己落到那样的境地。”

舒仪笑了笑,放下心来。

第174章(终章)

夜深露重,月垂树梢,京城内灯火俱熄。

夜色笼罩中的安阳郡王府后院游廊点着灯烛,机灵的下人心知府中来了不同寻常的客人。

正在养伤期的郑穆此时坐在东厢房书斋内,灯火映着他脸颊消瘦,面色苍白。

“我已经给了你机会,”坐在下首品茗的祈王抬起头,慨叹道,“你没有把握住。世子顺利进京,就是天意。”

郑穆神色平静,道:“天意,是弱者的借口。没想到在王叔口中能听到这两个字。”

祈王口气悠然,“以往我们所信奉的是’人定胜天’的道理,可活的越长,越觉得世间还有命数的存在,失败的原因会有很多,可以是愚蠢、疏忽,软弱种种,可成功唯有一种,天时地利人和不可或缺,人力有尽时,决定输赢的往往就是琢磨不透的天意啊。”

郑穆笑了笑,“这番话,倒让我想起开国之初高祖的话,无为而治,君道无为……”

“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祈王接口道,“若郑氏子孙都能将高祖的话牢记,何愁国祚不绵长。英宗专好奢靡,多疑成性,皇子纷争不断,这几年来钜州、云州、京畿几经兵乱,国家还能承受几次?”

郑穆沉默不语。

祈王神色肃穆,说完之后拿起茶盅,抿了一口茶,花白的眉毛在茶水中映出,他长叹一声,“我年纪大了,眼看着郑氏三代,眼下第四代。”

“你知道那个孩子是什么性情,以后又会如何?成年后会不会为他的父亲再掀风雨,”郑穆道,“你甚至不知道他能在皇位上平稳坐几年。”

“有你在,有昆州王在,那个孩子在皇位上过什么样的日子,我几乎能猜得出来。”祈王道,“帝王之道,在于平衡,若他能顺利长成,必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吧。”

即使政见有所不同,郑穆对祈王依旧抱有敬意。一个人,若一生只为一个信念而活,并持之以恒不曾迟疑不曾退缩,就足以让人崇敬。祈王终生守护宗室,公心持正,非一般宗亲可比。

郑穆与他对视,祈王老眼浑浊,眼底却像燃着一团幽幽的暗火。

许久之后,郑穆开口道:“我的封号?”

“赵。”

郑穆道:“封地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