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学后,她被军方大佬盯上了 第10节(2 / 2)

裴御沉看着手中那个被改装得面目全非的摄像头,唇角微勾:

"不必。"

他按下开关,摄像头自动转向,将镜头对准了自己——

"她现在正看着我们呢。"

第13章公式写错了

749所主楼前的银杏叶开始泛黄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了大门口。

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个穿深灰色西装的男人。他身形修长,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带着温和的笑意,手里捧着一叠装帧精美的文件。

门口的卫兵刚要拦人,男人已经递上烫金名片——

谢砚修,国家量子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中科院院士。

"我和裴首长约好了。"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像一杯温过的清酒。

卫兵核对名单后敬礼放行。谢砚修迈步走进大厅,皮鞋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沉稳的节奏。

走廊上路过的研究员们纷纷侧目,有人小声议论:

"是谢院士!他去年那篇《量子退相干控制》拿了国际大奖......"

"真人比杂志上还帅......"

谢砚修微笑着向众人点头致意,目光却始终锁定在走廊尽头的t7实验室门牌上。

晏临晞正在调试新改装的激光干涉仪。

三块显示屏上同时滚动着数据流,左手边的咖啡已经凉了,右手边的小熊软糖还剩下最后一颗。她刚咬住糖纸准备撕开,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请进。"

门开了,谢砚修站在门口,镜片后的眼睛微微弯起:"晏临晞同学?"

晏临晞头也不抬:"叫同志。"

谢砚修一愣,随即失笑:"好,晏同志。我是国家量子实验室的谢砚修,想和你谈谈学术合作的事。"

"没兴趣。"

"别急着拒绝。"谢砚修走近几步,将手中的文件放在桌上,"这是我们团队最新的量子算法成果,或许对你们t7组的材料研究有帮助。"

文件封面烫着《基于量子退相干控制的纳米材料合成新方法》,作者栏赫然列着谢砚修的名字。

晏临晞终于抬头,目光在谢砚修脸上停留了两秒,然后——

"啪。"

她直接把文件翻到第32页,用红笔在某处画了个圈。

"这个公式错了。"

谢砚修的笑容僵在脸上:"什么?"

"推导过程漏了自旋耦合项,导致最终结果偏差12.7%。"晏临晞把文件推回去,"你们用这个算法合成的材料,密度应该比预期低8%左右。"

实验室里突然安静得可怕。

谢砚修的指尖在文件边缘微微发白,但声音依然温和:"晏同志,这个公式经过国际同行评审......"

"评审专家是richardcoleman吧?"晏临晞从抽屉里抽出一本《物理评论》扔在桌上,"他去年三篇论文都有类似错误,你们互相引用倒是默契。"

谢砚修的金丝眼镜微微下滑。他下意识伸手扶了扶,却摸到自己鼻尖上渗出的细汗。

"看来裴首长没说错,你果然......"他顿了顿,突然换了种语气,"那不如我们聊聊你发表在《science》上的那篇量子隧穿论文?"

晏临晞的手指在键盘上停了一瞬。

谢砚修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乘胜追击:"第三页的波函数归一化处理,似乎也......"

"用了近似解,因为精确解需要超算跑两周。"晏临晞干脆地打断他,"但误差范围在脚注里写清楚了,不像某些人把错误公式当核心成果发。"

谢砚修的笑容终于挂不住了。

他刚要开口,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

裴御沉站在门口,肩章上的将星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谢院士。"他的声音比平时低八度,"我好像约的是两点?"

谢砚修瞬间恢复温文尔雅的模样:"抱歉,我提前到了,就先来拜访晏同志。"

裴御沉的目光扫过桌上被画满红圈的文件,又落在晏临晞脸上:"聊得如何?"

"他说要合作。"晏临晞合上电脑,"我拒绝了。"

"为什么?"

"因为——"晏临晞拿起最后一颗小熊软糖,慢条斯理地撕开包装,"我不和连基础公式都能写错的人共事。"

糖纸撕开的脆响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