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最重要的汇报材料!(2 / 2)

郑国维的心脏“砰砰”地剧烈跳动起来,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涌上心头。

他是李峰的伯乐,是他一手将李峰从陶瓷画工,推到了五星陶瓷厂厂领导这个舞台上。

李峰的每一次闪光,都像是在印证着他当初的眼光。

而这一次,李峰的光芒,即将照亮整个华夏!

“是!我明白了!”郑国维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保证,今天下班前,一定把最完美的汇报材料,放到您的办公桌上!”

“好。”姜主任欣慰地点点头,重新靠回了座椅上,闭上了眼睛,但那微微翘起的嘴角,却显示出他此刻极佳的心情。

回到轻工业部大楼,郑国维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没回,直接跟姜主任告了个假,一头扎进了司里的档案室和会议室。

他没有让任何人帮忙,这件事干系太大,必须由他亲笔来写,才能将其中蕴含的深意和价值,分毫不差地体现出来。

他铺开稿纸,拧开钢笔,脑海里不断回放着今天在五星陶瓷厂看到、听到的一切。

从二期项目那条宛如新生、高效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到李峰在会议上那番掷地有声、描绘未来工厂蓝图的话语。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充满想象力却又逻辑严谨的构想,都在他的笔下缓缓流淌。

他用了整整三个小时,心无旁骛,文思泉涌。

报告的开头,他先是用最精炼的语言,总结了五星陶瓷厂二期技改项目所取得的实质性成功——成本下降百分之三十,产能提升百分之五十,优品率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九十八!这一组组冰冷而震撼的数据,是整个汇报最有力的基石。

紧接着,他笔锋一转,将重点引到了李峰身上。

他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去吹捧,而是客观而详实地记录了李峰关于“计算机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想。

“……该系统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控生产线各环节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自动调控,最终实现生产流程的完全无人化、智能化。此举不仅能将生产效率推向极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为误差,使产品质量达到理论上的完美状态……”

“……李峰同志更具前瞻性地指出,这套系统具备强大的可扩展性。

未来,它不仅可以应用于陶瓷生产,更可以推广至钢铁、纺织、机械制造等所有工业领域。

届时,我们将拥有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工厂’,这将彻底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占据先机,甚至弯道超车……”

写到这里,郑国维自己都感到一阵热血沸腾。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汇报材料,这更是一份描绘国家工业未来的宏伟蓝图!而这份蓝图的执笔者,正是他发掘和引荐的那个年轻人——李峰!

二期项目的成功,是坚实的“地基”。而李峰提出的这个前瞻性的想法,则是耸入云霄的“摩天大厦”,是真正的锦上添,更是点睛之笔!

傍晚五点,郑国维拿着这份墨迹未干、还带着他体温的报告,敲响了办公室的大门。

姜主任正戴着老镜在看一份文件,见他进来,便放下了手中的笔。

“写好了?”

“是的,请您过目。”郑国维恭敬地将报告递了过去。

姜主任接过来,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他的表情很平静,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办公室里静得只能听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郑国维站在办公桌前,手心微微冒汗,紧张地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终于,姜主任翻到了最后一页,看完了最后一个字。他缓缓地合上报告,摘下老镜,放在了桌上。

他抬起头,看向郑国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重重地点了点头。

“写得很好。”

简单的四个字,让郑国维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小郑,你把李峰这个年轻人的价值,和这件事的深远意义,都写透了,写到点子上了。”姜主任赞许地说道。

顿了顿,他站起身,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加密的号码。

片刻之后,他放下电话,拿起自己的外套,对着还有些发愣的郑国维说道。

“走吧,车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去……去哪儿?”郑国维下意识地问道。

姜主任微微一笑,目光灼灼。

“跟我一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