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127.打破魔咒(1 / 2)

第129章127.打破魔咒

可以说上映后《入师》的票房,確確实实火了。

而叶柯和李洋,则是被那些被採访邀请追著跑,

《艺术人生》,《鲁豫有约》和《杨澜访谈录》的节目组纷纷找上门来了。

毕竟谁知道呢?是么,我也不信。

来自鲁豫名言名句,实在太过洗脑了。

所以,叶柯与李洋乾脆选择了《杨澜访谈录》和《艺术人生》。

就如《十面埋伏》热映期,也是上了这些访谈节目,导演张一谋、带著主演们,直接在节目中探討影片“武侠美学”的创作理念,张一谋坦言“海大战”拍摄时因天气延误,团队用人工降雨和灯光弥补。

而《天下无贼》上映后,《艺术人生》则是採访冯小缸、刘德鏵、王保强,王保强回忆“傻根”角色灵感来源於自己北漂经歷,冯小缸则透露影片原本计划走纯喜剧路线,后调整为犯罪喜剧。

以及《功夫》上映首周,主持人经纬採访周星星,星爷笑谈“包租婆”角色灵感来自童年邻居,“如来神掌”特效拍摄时自己曾被威亚勒红;

只能说这时候,电视还是大家获取消息的主要渠道,这几个节目收视率高,观眾爱看,能上节目聊电影,对宣传特別有帮助。

而此时《艺术人生》演播厅內,观眾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朱君一身西装,手持话筒走到舞台中央,標誌性的微笑:“各位观眾朋友,欢迎收看本期《艺术人生》。

今年的华语电影市场可谓百齐放,暑期时有《功夫》以及《天下无贼》。而后更有张一谋导演,那充满刀光剑影的《十面埋伏》。

不过今天,我们要聊一部特別的作品,它是以镜头触碰生命最深处的温柔,《入师》。”

隨著朱君的话落下,身后的背景屏幕上闪过《入师》中的一些精彩镜头片段。

而台上观眾看著这些片段,有些人甚至已经看过好几次,但还是报以热烈掌声。

而伴隨著掌声响起整个演播厅,叶柯穿著深灰色高领毛衣,外搭简约的黑色西装,清瘦的身形在暖光下显得格外沉静。

倒是身旁的李洋则西装笔挺,髮胶固定的头髮泛著光泽,不时抬手整理领带,难掩紧张与兴奋。

两人在掌声中走上舞台,与朱君握手致意。

“欢迎你们,叶柯李洋。先请坐。”

指了指中央摆放的米色沙发,等叶柯和李洋落座后。

朱君则坐在对面单人椅上,“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入师》这个片名时,第一反应是这题材是不是太冷门了,会有好成绩么。

可当我看完电影,心里真被打动了。

叶柯,作为编剧和主演,你当初为什么想著去写这样的剧本,和饰演电影中的男主角?”

略显放鬆双腿互叠,叶柯並未多思索说道:“其实最初想到这个题材,也是偶然的,本身关於入师这一职业自古就有,只是平时並没有多少人去关注。

所以在那次偶尔之下,就多为了解,发现其实並不是平时別人所想那样。

所以我就试著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当时是先给李洋看的,他也很喜欢,所以那时候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和不断修改剧本。”

“可不是嘛!”

李洋接过话头,身体往前探说道,“其实叶柯跟我说这事时,我抱著很大怀疑,毕竟他是演员出身的,写剧本那不是专业编剧的事嘛。

但结果嘛—”

顿了下,看向旁边叶柯,李洋不由乐道:“可是看到《入师》的剧本后,虽然还不是很完整但那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个能『咬”住观眾的故事。”

李洋有些玩笑的比喻,惹得现场观眾大笑。

叶柯也不由乐的笑了笑,其实接受节目访谈,不能一味太过认真古板,那样缺乏趣味性。

毕竟两人上节自中的初衷,也是为了宣传电影。

听到李洋的话,朱君笑著问道:“听说为了拍这部电影,你们吃了不少苦头?”

“何止是苦头!”

感觉有些放飞的李洋,有些夸张的拍了下大腿,“开机前,叶柯非要带著整个剧组去殯葬学校学习。

那地方,大夏天的,空调喻嗡响,解剖室的福马林味能钻进衣服缝里。

叶柯倒好,天天跟著老师傅学给遗体化妆,手套戴了三层,愣是被熏得吃不下饭。”

“確实是段难忘的经歷。”

相对於李洋有些夸张表演成份在里面,叶柯则是显得很平静,仿佛在述说一件往事,“记得第一次实操时,我面对的是一具硅胶模型,但手还是不受控制地发抖。

而专业的老师傅就站在旁边,特別平静地说:『你手抖,是因为把它当道具。试著把它当成一位睡著了的长辈。

也正是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了入师的意义。”

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而后朱君好奇问道:“电影里有个细节特別打动我,那就是叶柯饰演的主角给父亲入时,发现老人指甲缝里的木屑,这个设计是怎么来的?”

“这其实是个意外之喜。”叶柯眼晴亮起来,“拍摄时,扮演父亲的老演员也是个木工爱好者,他总爱在片场用小刀削未头玩。

有天收工后,我突然注意到他指甲缝里的木屑,就乾脆增加了这个情节。

毕竟有时候,生活的细节比剧本更有力量。”

听到叶柯与李洋两人的话,现场响起一阵掌声。

待掌声稍微弱些,朱君拿起桌上的照片:“这张照片在网上流传很广,是剧组在零下十度的户外拍摄的场景。

叶柯,你当时穿著单衣躺在雪地里,嘴唇都冻紫了,为什么坚持不用替身?”

叶柯笑了笑:“那场戏,是主角在雪中开始心境转变的关键节点如果我自己不真切感受那份寒冷,又怎么能让观眾相信角色的挣扎与顿悟?”

说著看到朱君和观眾眼神中好似极为好奇,叶柯不由补充道:“记得拍完后,李洋急得让工作人员赶紧拿大衣给我,他嘴里还骂骂咧咧。”

“嘿!我能不著急吗?”

李洋很是配合的瞪大眼晴,“要是主演冻出个好歹,我上哪找第二个叶柯去?”

他的话再次引发笑声,现场气氛愈发轻鬆,

收起笑容,朱君语气变得郑重:“这部电影如今很是成功,並且好像还打破了文艺片『叫好不叫座』的魔咒。

今天是九月十七號了吧,票房已经快六千万了吧。

叶柯,你觉得它为什么能获得观眾的认可?”

是啊,谁也没有想到,《入师》上映后短短半个月时间就狂揽六千万票房。

“对於观眾与影迷粉丝的支持,真是太出乎意外了,很是感谢!”

叶柯沉默片刻,抬头望向观眾席:“电影里有句台词:『死亡不是终结,而是一扇门。”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歷告別,但如何让告別变得有尊严、有意义,这是《入验师》想探討的命题观眾在电影里看到的,或许不是入师的故事,而是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李洋在一旁说道:“叶柯在表演上太“轴”了!有场哭戏,他觉得自己没哭出『撕心裂肺又克制”的感觉,愣是重拍了十几次。”

“这么执著的表演方式,会给自己很大压力吧?”朱君关切地问。

叶柯轻嘆一声:“压力肯定多少是会有的,偶尔在片场时,我们会在想,要是观眾不喜欢怎么办?

但转念一想,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把想说的故事、想表达的情感都放进了电影里,剩下的,

就交给观眾吧。”

这时,大屏幕开始播放影迷们的留言视频录製,有男生女生,有中年人,也有老年人,以及有不少病人,这些人无一不是在述说著对电影观后感,以及自身看待死亡的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