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硅谷在线的准备(4000字)(1 / 2)
第303章硅谷在线的准备(4000字)
飞机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当舱门打开,一股混合著海洋气息和加州阳光的乾燥暖风涌入,让习惯了东京湿润空气的野原组长等人精神为之一振。
与东京的密集截然不同,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开阔。
一行人先入住了位於红未城的美国总部附近的酒店。
倒了一天的时差后,第二天一早,精神抖擞的团队在大堂集合。
美国世嘉总裁,汤姆·卡林斯基已经等在那里。
“拓也!你终於又来了!”汤姆·卡林斯基上来就给了中山拓也一个热情的拥抱,力道之大,让他差点没站稳。
他那標誌性的大嗓门,让整个开发组的成员都有些拘谨地站直了身体。
中山拓也早就习惯了美国人的热情,他笑著挣脱出来,介绍道:“汤姆,这位是我们的软体开发组长,野原先生。”
汤姆·卡林斯基的目光扫过野原等人,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轻视,反而充满了好奇和尊重:“欢迎来到美国,各位!”
寒暄过后,一行人分乘几辆车,前往不远处的“硅谷在线”。
车子最终在一个崭新的商业园区停下。
一栋两层高的玻璃幕墙建筑前,掛著一个简洁明了的招牌一—“siliconvalley
online”8
虽然比不上世嘉美国总部的气派,但这里窗明几净,充满了科技公司特有的简约与活力。
公司內部不算特別大,但规划得並並有条。
几十个工位已经准备就绪,大部分还空著,等待著主人的到来。
最引人瞩目的,是占据了整整一个房间的机房。
数个高大的伺服器机柜已经安装到位,但里面大多空空如也,只有几台基础的网络设备在闪烁著指示灯。
“这里就是我们的起点。”中山拓也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响起,他张开双臂,像是在拥抱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空间。
“专务,这里的配置——.”野原组长走进机房,抚摸著崭新的机柜,声音都有些颤抖,“比我们在东京准备的还要好!”
“这里是硅谷。”中山拓也走到他的身边,目光投向那些空著的机柜,“在这里,我们不能有任何短板。硬体,我们要用最好的。人才,我们也要招最顶尖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软体,必须是革命性的!”
他转过身,面对著自己从日本带来的核心团队,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眼神变得锐利。
“在日本,靠著bbs,我们是大学里的明星。但在这里,我们什么都不是。”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让刚刚还兴奋不已的眾人瞬间冷静下来。
“看看这些空著的办公桌,看看这些空著的机柜。”
中山拓也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穿透力,“它们都在等著我们去填满!”
参观完之后,一行人被带进了宽明亮的会议室,每个人的脸上都还残留著兴奋和一丝茫然。
首先要解决的,是bbs的版块划分。
这部分的工作,美国这边的团队已经预先进行过市场调研。
一个名叫哈里、毕业於斯坦福的年轻人,正站在投影幕布前,用流利的语速展示著他的ppt。
“根据我们的调研,1991年,美国的网际网路用户群体,还高度集中在象牙塔內部。
哈里按动遥控器,屏幕上跳出一张清晰的图表。
“用户群体非常清晰,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大学师生与研究人员。这是最大的群体,遍布全美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所,比如伯克利、斯坦安福、麻省理工的教授、学生和科研人员。”
“第二,特定行业的专业人土。主要是湾区这些科技公司的核心力量,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程式设计师。”
“第三,政府与研究机构人员。比如国家实验室、以及接受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员工,他们是arpanet的最早使用者。”
“第四,极早期的商业用户。数量很少,但能量巨大。他们是cerfnet、psinet这些早期商业网络的参与者,是网际网路商业化的先锋。”
野原组长等一眾日本来的工程师听得无比认真,在本子上飞快地记著。
这和他们在日本的经验既相似又完全不同。
相似的是用户群体的精英属性,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一个群体背后,都隱隱浮动著资本和商业的味道。
哈里讲完,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了中山拓也,等待著他的决策。
中山拓也却没有立刻说话,他走到会议室中央那块巨大的白板前,拿起一支黑色的哈里笔。
“哈里,干得漂亮。”他先是讚许地点点头,然后笔尖落在白板上,写下了“academia”(学术界)这个词。
“思路和日本一样,我们先从最核心的用户群体切入。”他转头看向野原组长,“野原桑,学术版块下面,你们觉得该怎么细分?”
野原组长想了想,参照东工大的经验说道:“可以按照学科划分,比如物理、化学、
计算机科学”
“不够,这太死板了。”中山拓也摇了摇头,直接在“计算机科学”下面画了个圈,“在美国,只分学科,没人会来玩的。”
眾人一愣。
中山拓也嘴角一扬,露出一丝狡点的笑意:“我们得给他们挑起话题的爭端!”
爭端?
连汤姆·卡林斯基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我们可以在计算机科学版块下面用非管理员的个人小號,发起一些容易引发討论甚至爭论的话题。比如———”中山拓也笔走龙蛇,在白板上飞快地写下几个词,“『editor
war』(编辑器战爭),子版块就两个:vi和emacs。再比如,『oswar』(作业系统战爭),下面分出uni、vms,或许我们还可以加一个“windows』帖子,让大家在这里尽情吐槽它。”
技术宅之间的鄙视链和路线之爭,是网际网路早期最原始、也最旺盛的流量来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