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一美元大house》 赫尔曼拉姆(2 / 2)
码头区、白柵区、灵金区、灰银区以及铜锈带,五个区域组成一个圆形区域。
按照顺时针旋转从九点钟方位的码头区开始。
这里最热闹,整天叮叮噹噹响个不停,一搜搜满载货物的蒸汽船靠岸,工人们扛货箱进进出出。
之后是灵金区作为富豪聚集地,处处彰显著奢华与特权。
再然后灰银区是商业中心,各大公司的办公楼林立於此,但也不乏各种黑道帮派在这里活动,显得鱼龙混杂。
而铜锈带处於最內陆,这里环境相对较差,不至於是贫民窟那样,但工厂聚集导致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也有些老旧。
虽然新大陆在旧大陆人眼中评价两极分化,但仍是许多人追寻机会的目的地。
如果没有切实的利益,怎会吸引如此多人渴望获得一张绿卡居留资格?
在这个时代来到亚美利加联邦,只要自己有手有脚,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能养家餬口的工作。
新弧市的铜锈带虽然工业污染严重,居住条件简陋。
但却要比东泽港西区贫民窟条件好多了,这里主要的居民都是低收入群体。
而最后则是码头区东南方向的白柵区,是典型的中產社区。
环境整洁,治安良好,居住著城市中大多数的正经上班族与商人,林恩的『安全屋”就在白柵区。
不知不觉,他穿过银灰区,来到白柵区时已经是上午九点。
林恩望著眼前街道两侧整齐排列的双层木构住宅,也不由得哑然失笑。
这些带著白色围栏的住宅,活脱脱就是前世网络段子里调侃的“一美元大house”的现实版。
每栋房子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斜顶阁楼上开著小天窗,门前草坪修剪得恰到好处,连晾衣绳上飘动的格子床单都透著股中產阶级特有的规整感。
林恩甚至能想像的到。
住在这里的居民每天下班后,端著咖啡坐在这样的门廊前,一边看报一边对市区內发生的银行劫案品头论足。
他走到其中的一座『大house』门口,看了眼门牌一一纽恩街9號。
这座带著白色尖桩篱笆的双层木屋,完美融入了这片中產街区的慵懒氛围正是最理想的藏身之所。
白柵区,居住的都是有工作的正经人,要是新弧市出了大新闻,警察来这里往往只是走个过场。
全城搜捕时,那些警探们更愿意去铜锈带踢开醉汉的房门,而不是来打扰这些按时缴税的『良家子”。
毕竟,谁会愿意为了一份非自愿加班的工作而得罪选区议员呢?
就在这时,隔壁房子的橡木门发出哎呀一声轻响。
一位身著细条纹西装的男子踏出门廊,他头戴软呢帽,手里还拎著个鱷鱼皮公文包。
看上去三十出头的样子,典型的新大陆商人,就是脸色沉闷,像是遇到了什么烦恼。
当男子的目光扫到站在9號门前的林恩时,脚步明显顿了一下。
那双精明的眼晴快速打量著林恩这个陌生来客。
鋰亮的漆皮短靴上沾著些许顏料痕跡,天鹅绒马甲內搭的亚麻衫带著隨性的褶皱。
再往上,那张合了阴柔与沧桑的面容,活脱脱的一位艺术家形象。
“新搬来的?”他开口时,沉闷的脸色中勉强扯出一个社交微笑。
林恩注意到他眼神有些不自然的闪烁,指节发白地著公文包。
而崭新的西装散发著淡淡的樟脑丸气味,连领带夹都闪著不自然的亮光显然是刚刚换上的一套衣服。
可能是为了某个重要会面特意换上的行头吧...:
这么想著的时候林恩也微微欠身,开口自我介绍,声音带著恰到好处的艺术家式慵懒。
“维尔·沃格,来自普尔思的画家,准备在新弧市开间画廊。”
此时男子已经走到白篱笆前,他的脚步给林恩感觉有些机械,每一步的间距分毫不差,就像用尺子丈量过似的。
这是个有些强迫症的人。』林恩心中又想道。
而男子听完自我介绍后,条件反射般递出了自己名片。
“赫尔曼·拉姆,经营著一家木製品公司。
如果您需要定製画框或家具...找我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林恩接过名片后也微笑著回道:“等我的画廊开业后,也欢迎您来赏光。”
很快,拉姆那一丝不苟的背影消失在街角。
“这个邻居貌似有些古怪啊。”
林恩轻笑一声,这才转身开门,打量起自己的新居。
隨手將名片弹进玄关的陶瓷碗里,金属与瓷器的碰撞声在空荡的客厅迴荡。
这栋充满中產阶级审美的双层木製『大house”,即將见证一段不同寻常的“画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