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2 / 2)
没想到这么偏僻的地方,还有人能找来,周唯实马上带好口罩,机警地走过去。
“同学,你找谁。”
“周老师,我想找您填一下推荐信,可以吗。”
“我上个月给您发过邮件,”女孩害怕他对自己没有印象,小心地补充道,“我上学期上过您的桥梁模拟课,您给了我96分。”
周唯实想起来了,这女生今年大四,绩点很高,课设也完成得很工整,专业前三。
“您说今天会来学校,让我来找您……”
女生看他还没有印象,拿出了手机。
真的是周唯实的账号。
女生邮件里跟他问候,说她看了周唯实在iabse的演讲,对智慧结构非常感兴趣,问周唯实能否帮她推荐?还问他玛利亚·德维尔教授的哪个方向更好,和一些专业的问题。
应该是他生病时候的事。当时周唯实状态很差,没有力气说话,也没有力气思考,整日浑浑噩噩地昏睡,拉上窗帘就分不清白天黑夜。
那些邮件只是匆匆扫过,都没有回。
但是女生的邮件里,周唯实看到自己回复了她。
“周唯实”在邮件里说,德维尔教授的a、b、c三个博士项目的研究潜力都很大,不管是国内国外都很好发展,希望你能申请到,但德国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英语普及率稍低一些,生活上也可能会有些困难。之后“周唯实”还推荐了日本和美国的其他几个学校,每个都写了优点缺点,让她多试一试,并附上了申请链接。
“周唯实”还说,今天他应该会来上班,可以到学校找他签字。
最后,“他”还发了个大大的笑脸:祝你梦想成真。
周唯实的手指微勾,不自觉就弯下身去,去看那人发的笑脸。
这人讲话还是那么得意,不管什么时候都觉得自己最有道理,什么他都能来指导几句,连周唯实什么时候病愈,什么时候上班都算好。
“桥梁结构监测,现在德维尔教授做得很少了,你可以看看其他两个;还有王理恒教授,他应该从东大回了港市的大学,可以加申一所。”
女生对着手机看了看,哦哦了几声,“不好意思老师,我查到的信息可能还没更新。”
“没事,是他写错了。”
女生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他是谁?这手机里发邮件的和眼前站着的,不都是周老师么?
但她还是立正听劝,没有敢多说什么。
周唯实接过推荐表,拿出老师的样子,又笑着问,“怎么想到要去德国?”
女生连忙回答说,她从小就有去德国读书的梦想,她对桥梁和结构力学很着迷,她很喜欢德国那种对细节几乎严苛到偏执的工程文化。
周唯实抬头看着窗外的蔷薇花树,花蕊鹅黄,粉绿摇曳。他伸手接了一会儿落花,娇嫩的花瓣落在他手心,又被风吹走飘向远处。
哦,原来支撑她的是梦想。
如同不懂得血脉亲情一样,其实周唯实也一直视“梦想”为幸福儿童才能读的故事书。
他会在贩售机前扫过新出口味的咖啡,然后依旧买几年如一日的经典口味,他也不会开车,不喜欢去远处游玩。
周唯实最大的爱好是在无课无事的周末,坐上学校门口的37路公交车,随意那一路下车,再随意踏上另外一路,如此反复,看遍这座城市的风景直到公车停运。
但他腺体不好,每个月只能这样放纵一天。
他曾经以为更高的学历能带来更高的地位,带来更广阔的天地,但越往上读,路是越走越窄的。
周唯实小时候还会想着宇宙,生物,海洋,矿山,军事,人类发展。如今他能想到的只有他接的课题和项目,想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时程分析静力分析,挠度跨度荷载组合,他论文的那一部分。
别人每次见他,都会下意识加一句,年轻有为啊,他只会笑笑再摇头。
其实他们才是什么都不懂的一群人。
因为那一点儿比针尖还差得远的发现,而成为少年们的老师,所谓科学,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数次失败凑来的质变,仔细说来也不算全无意义。
历史研究过去,科技代表未来。无数人为自己的生活努力的同时,也将人类这一物种的痕迹留存于数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