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2)
在听审团的窃窃私语和控方的捶桌叹气声里,周唯实的声音坚定而洪亮。
“我不认同控方律师的指控。”
“我爱林越峙,我想要和他共度一生。”
——————
洒净仪式结束,我哥点燃了头香。
香灰打着玫瑰卷升腾,遮掩了神佛眉目。
佛光无声,我想,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神灵的话,也不会因为我的开悟太晚,而不护佑这世界上最笨的人。
我跪下去,学着我哥为简宁斯祈祷的样子双手合十,伏在菩萨脚下。
我的爱人身体不好,求你让他别哭泣,求你让他都得到。
第60章 悬命
林越峙在周唯实家只不过住了一个月,东西并不多。那天把他丢在凌渡江边之后,周唯实在路边招手打车,没再回头,扬长而去,回来后他就把林越峙的物品都打包好放在了门外。
第二天再看,门口已经空空荡荡。
春节结束,周唯实的假期也结束了,各位研究生博士生陆陆续续又开始恢复科研,作为实验室主任,周唯实也跟冒土的新芽一样,被吹得去了学校。
那次标记事件之后,学校里的议论声很多,即便是过了个年,偶尔还会有乔装打扮成学生的记者混进来,到处打听,要采访这位让小林总难以自拔的周老师。
不过更让周唯实头痛的是闻焰。
闻医生也是尽职尽责,把周唯实当成什么滑不溜手的泥鳅,仅仅是晚了一天,就跑来堵在他们办公室门口大声质问周唯实为什么到了治疗周期没出现?说好的事为什么又不算数?周唯实不配合,他的医学报告怎么办?不是说要为医疗事业尽些绵薄之力吗?半途而废?同是天涯沦落人你怎么敢让我的研究半途而废!
“哈?林仲和你分手了?”闻焰怒吼道,“没想到你还是恋爱脑,分手了就不想活了?”
“不是的呀,我们没有在一起,我不是这个意思……”
周唯实完全招架不住,一边道歉一边跟闻医生许下保证,他一定发挥科研人员对待论文数据的责任心,配合闻焰治疗他的腺体。
但周唯实也不想再打扰其他老师,就从办公室搬去了桥梁系的静载实验室。
静载实验室在远离教学区的偏僻角落,一排不显眼的平房里。这边都是各个学院的大型仪器设备间,力学性能测试中心,风洞试验室,机械调校室之类,平时没什么人来,都上着锁,周唯实一直很喜欢这儿,除了办公室和机房,这里是他在海科大十年里最常去的地方。
静载试验室是个小型机库,水泥墙壁上挂满各式维修器材,最中央是一条八十米长,十米多宽的中试实验台,灰白色的钢筋混凝土台座上固定着一段真实尺寸的桥梁试件,表面贴满了光纤应变片和位移计,像一张桥梁的医学诊疗床。
房梁挑高二十米,吊着几排巨大的工字钢轨道,用来悬挂和移动荷载,千斤顶、配重块由可编程加载系统控制,各自拥有不同轨道,随时可以在桥梁上模拟出不同的车辆荷载和极端工况。
周唯实隔着中控台的玻璃看着底下的巨大模型,蜿蜒盘旋,好像一条沉睡的幼龙骨架。
这个实验室还是周唯实读研的时候建的,他曾经在这里度过数不清的日夜。
周唯实从小的家庭完全锻炼了他的独立能力,在高利贷找上门的学生时代也能把心态练的超乎常人,大三的时候就被陈泽民看中,经常培养他,教他做程序。
按喻星的话说,没爱好,没爱情,还手稳,对咖啡因不耐受喝一杯睁眼到天明——天选学术之星。
他曾经就在这条幼龙的庇护下进进出出,把不同的荷载移动在桥的不同位置,如同下棋,从炎热的盛夏到人迹寥寥的冬日,一年又一年。
直到他提出了archicore的初步构想,被远昌重工看中,加载在了粤海大桥上。
科研其实没有什么伟大,这世界上99%的研究都毫无意义,只是一只小蚂蚁突然想到,这世界的某一部分该是因我而存在的。
于是它想尽办法,让这个比自己刚强数倍的巨物跟随它运动。
我们都是这样的蚂蚁而已。
实验室空旷宽敞,光线透过高窗洒在巨大的中试台上,打上一层昏黄,整个空间还是像以前一样,弥漫着冷钢和机油的味道。
整整一上午,周唯实就这样坐在旁边,看着巨大的结构出神。
春天是情绪病多发季节,周唯实突然开始悲春伤秋了。
他觉得有些寂寞。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大门口突然亮起一条小缝。
他抬头看过去,有个女生站在门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