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2)
提及往事,孙轻脸上也多出了一份回忆。
张燕瞪了他一眼:“先说正事!至于我打不打得过董卓……”
“董卓领了并州牧的官职,却违抗圣旨,屯兵在河东,咱们先前在河内,和他勉强算是半个邻居。”
说到这里,张燕话中的杀气又蹦了出来。“打不打得过他那些西凉匹夫我不知道,他与我屡有交锋,却真是欺人太甚!”
好几次了,董卓的人抢了他的东西。
现在还让董卓抢先一步在北邙山寻到了皇帝,抢在他前面立下了救驾的功劳,更让张燕觉得分外气闷。
也不知道等董卓护送着卢植和小皇帝回到洛阳后,会得到怎样的封赏。
先帝病逝之前,希望董卓在领并州牧官职后,能将军权移交出来,免得对朝局形成影响,然而董卓在军中威望很高,干脆拒不受命,也没人拿他怎么办,还让他与何进、袁绍等人牵线搭桥,有了朝中的后台。
现在轮到小皇帝当政,他恐怕会更为嚣张,谁知能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倘若……
“且慢……且慢!”
因一种奇妙的猜测,张燕的脸上顿时多出了一抹惊疑,可在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面前,又顿时变成了恍然。
他一把从一左一右抓过了人,低声问道:“你们说,有没有可能是这么一回事。”
“董卓的嚣张行事,这两年间我们也听闻不少了,他现在从河东来到邙山,即将抵达洛阳,极有可能会威胁到皇权,甚至是威胁到皇帝的性命。”
“尚书卢植肯定不希望看到这一点,干脆在将皇帝从宦官手里救出来后另做了一件事。”
那文士狐疑着接话,顺着张燕的猜测说了下去:“将军是说,他让其他人改扮成了皇帝,然后让真正的皇帝先逃亡在外,直到寻到合适的助力回京铲除董卓?”
“可这说不通啊!”他摇了摇头,“就算真要这么做,他也该当让人跟着陛下,或者是让有人来接应。再不济,也该让陛下换一身衣着打扮。”
哪能像刘秉这么醒目。
万一他们一不小心提刀把他砍了,岂不是什么都完了。
张燕绷着下颌,挤出了一句话:“那你又要如何解释,他会问出这样的两个问题,还有这样的形貌特征?”
众人答不上来,便齐刷刷地看向了刘秉所在的位置。
只见此时此刻,他仍仪态端方地坐在那里,侧目望着那面“张”字军旗,神情中似有几分对于张燕逃避而走的怅惘,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一个声音同时响起在了众人的心中。
“难道……他真的是皇帝?”
第4章
他们是真没见过几个贵人。而见过的几个里,刘秉就是其中翘楚。
那就不能怪他们做出这样的判断。
抱着这样先入为主的观点,疑点也总能被解释的。
比如说,这位“陛下”落了单,还未能来得及更换下天子衣着,极有可能是因为,事发仓促之下,就算是天子近臣也来不及做出太多的安排。
或者是,其实还有其他接应于天子的人,可惜没能和天子会合,就先被他们的人把皇帝截胡了。
张燕唏嘘:“大将军何进前日还兵马在握,足以号令天下,昨日就被宦官所杀,身首异处。做大将军的是这样,做皇帝的又好到哪里去?”
“说得是啊!还是我们这些当匪寇的自在。”孙轻没听懂张燕话里的感慨,想都不想地接话。
张燕瞪了他一眼,“都说了,我们现在不是匪寇,是朝廷军队。”
孙轻嘟囔:“……连军粮都没从朝廷手里领到过,还要我们自己去州郡府衙里抢,这叫什么军队——好了好了,我不说了!”
眼看张燕准备用拳头来制裁他了,孙轻终于闭上了嘴。
一旁的文士打岔问道:“倘若他真是陛下,将军打算怎么办?”
陛下出逃,也就代表着京中的局势大乱。
他们先前是反贼,肯定乐于看到这一点。但阴差阳错之下,黄巾军没能成事,黑山军也成了朝廷的军队,又好像不应该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除非,他们想再一次去当反贼!
可将人护送回京,在他们的那个猜测下,也应当办不成。
“再试探试探吧。”
这种事情,他们谁都没有多少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张燕在后方众人的注视下,仿佛托举着众多希望,重新走到了刘秉的身边。
他大马金刀地往那儿一坐,先前逃遁到一边和下属商议而弄丢的气势,又重新被他找了回来。“我与卢植没什么仇怨。至于董卓,因为我与他也没仇怨,不想和他比到底能不能打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