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砚忱,你真想为他求情?”

御案后,萧邵半靠着龙椅,看向御案斜对面的裴砚忱。

在前朝,先帝在位时,大臣来御书房觐见,只有极个别的时候,臣子能受到圣上赐座的殊荣。

但在萧邵和裴砚忱这里,这种情况,却是司空见惯。

萧邵和裴砚忱自小关系便好,皇子夺嫡中,裴砚忱屡屡替萧邵除奸佞、清君侧、肃朝政。

萧邵和裴砚忱,与其说是君臣,不如说是一路赴汤蹈火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手足兄弟。

在外,裴砚忱谨记君臣之别,哪怕萧邵多次强调免他跪拜之礼,他也和其他臣子一样,恭记臣子本分,不越君臣关系半步。

但在内,萧邵从未以君臣待过裴砚忱,素来是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裴砚忱半垂眸,冷白修长的指骨摩挲着茶盏,听着萧邵这句话,片刻后,启唇说:

“除了邓漳,容时箐到底没与大皇子一派有任何瓜葛,虽说连坐之罪判他死罪并无不可,但如今大皇子和二皇子的旧部接连被铲除殆尽,朝堂稳固,社稷安稳,若是陛下以孝之情免他死罪,不免能更安民心、更得众望。”

萧邵指节轻点御案,朝裴砚忱问:“那你和你那位新婚夫人呢?”

御书房中静了一瞬。

裴砚忱抬睫朝他看过来。

萧邵抚额叹了声,话中尽是叹息,“情之一字,最难解。”

他想到什么,轻嘲着笑了声。

对裴砚忱说:“若换了我,今日这般情形,我或许会再推波助澜一把,让他死得更透。”

但话又说回来,人在这个世上消失了,就一定能在那个人的心里消失吗?

萧邵低低摇头,接连叹息两声。

按照裴砚忱的请求下了旨。

情之一字,最是困惑难解。

局中人看不清,他这个局外人,在这个节骨眼上,也不好多说什么。

萧邵喊来了贴身太监。

让其传旨召容时箐入宫觐见。

很快,容时箐被带入御书房。

他身上伤势依旧很重,但比前两日稍微好了些。

较为宽松的素袍将身上深深浅浅的伤痕完全遮盖,加上面色平静,半点看不出虚弱,若非脸上还残留着苍白,还让人以为,他一身康健,身上没任何伤痕。

“罪臣,参见陛下。”容时箐平静跪下,朝着上位的萧邵行礼。

萧邵无声转眸,目光在裴砚忱身上掠过。

后者神色寡淡,矜冷的面容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化,指骨轻搭在案边上,漆黑的目光像是在看手中的茶盏,又好像没有。

萧邵收回视线,朝容时箐看去。

他无声叹了声,缓缓开口:

“邓漳虽为你义父,但念及你孝心深重,且不知你义父身份,又有首辅大人亲自为你求情,朕免你死罪。”

第162章 “明日见完之后,将这里空出来”

容时箐俯身叩首,“谢陛下隆恩。”

萧邵又道:“只是年前你到底私自隐藏邓漳踪迹、知情不报,死罪已免,若活罪也逃,朝堂上下难以服众,朕奖罚有度,免你死罪,但黜免官职,你可有异议?”

“罪臣无异议,多谢陛下隆恩,罪臣唯有一请求,还望陛下恩准。”

萧邵抬手,“你说。”

容时箐没看任何人,依旧跪着,微垂首对萧邵求道:

“罪臣空有报国之志,但经此一事,罪臣自知无颜留在京中,更无颜面对容家的列祖列宗,罪臣恳求陛下恩准,允罪臣远赴边境、戍守边疆,不再拖累容家上下。”

萧邵沉默片刻,最后恩准。

容时箐退下后,萧邵看向小案前的裴砚忱,正要对旁边内侍说再添些新茶,还未出声,就见裴砚忱也站了起来。

“天色不早,臣不叨扰陛下,便也先行告退了。”

萧邵挑眉,“朕正要让人添茶,爱卿不再坐坐?朝中事截止到今日,总算能告一段落,朕还想与爱卿不醉不归。”

裴砚忱躬身行礼,“谢陛下美意,但府中还有私事。”

萧邵未再留人,很好说话地点了点头,“那好,那明日,爱卿再进宫,与朕不醉不归。”

……

裴砚忱离开皇宫,刚至宫门口,就看到了提前片刻出宫、特意等在此处的容时箐。

见到他人,季弘去掀车帘的动作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