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2)
一郡太守,已经是许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位置了,而她还不过刚至双九年华。
她犹觉不足。
马踏长街,勒停在太守官署外,府中的管事立马迎了上来,接过缰绳,压低了声音:“大人,平城来人宣旨了。”
这些年她同拓跋聿的书信并不曾断过,朝中帝后相争早年还算是勉强能相容,然而当拓跋弭同意与蠕蠕和亲,娶了蠕蠕来的公主,安定外部后,就彻底同冯芷君卯上了。
一个要提高镇戍兵的待遇,一个就要推行汉化,压制六镇。
整个大魏朝堂像是驾被两匹互不对头的两匹马给拉着的车,远在盛乐都能听见平城里的吱呀作响。
后宫更是冯芷君同蠕蠕来的和亲公主俩个女人一台戏,再加上大魏先祖非要学起汉武帝杀钩弋夫人那般弄出个‘杀母立子’的政策,拓跋弭愣是被闹得半个孩子都不曾有影,拓跋聿的太女之位硬生生安稳地坐到了现在。
也不知道那个只会掉眼泪的小殿下,而今什么模样了。
冯初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都言见字如见人,她读着拓跋聿寄来的书信,那个远在平城宫阙内的小殿下而今是何秉性,又是如何成长,她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宫里来的宦官坐在正厅喝着饮子,冯初远远就瞧见他饮下那碗马奶酒时眉头紧皱,显然喝不惯这东西,又不敢在她这发作,撑出个极为难看的笑,问柏儿:“柏儿娘子,太守大人何时才能归呀?”
“让天使久候。”冯初笑容明媚温和,“柏儿,再换盏饮子,拿栀子水来。”
“诶诶,冯太守,”宦官拦住了去倒饮子的柏儿,“先让小的宣完旨意可好?”
冯初了然接旨。
“.......敕令盛乐太守冯初,回都述职。钦此。”
“臣冯初,领旨谢恩。”这份旨意来的并不出乎意料,前几日慕容蓟来信,言她由武川镇将调任至虎贲中郎将,与拓跋允统领宫中宿卫,原羽林中郎将拓跋驰则外任朔州刺史。
如此调令,可见朝中风波暗涌。
冯初接了旨,谕旨的绸缎握在手里格外细腻,光泽跌宕。
.......
太后面上‘还政’后,将宫中林苑、曲池修不少,孟夏之交,恰是草木新芽萌长,杨花铺路之际,端得风和日丽。
冯初一别就是数年,太后和皇帝都没给她寻第二个伴读,幼时还闹腾着喜欢在校场上练剑射靶,随着年岁上涨,课业繁多,加之太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耳提面命,拓跋聿也渐渐不爱这些个东西。
一国皇储,硬生生活出个茕茕孑立的态势。
难得有空闲,拓跋聿身后只跟着李拂音一人,漫无目的地在曲池旁散心。
“好姊姊,你莫要在这地方闹了。”
假山后忽然传出悉悉索索的声儿,拓跋聿耳朵很尖,本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朝假山处走了两步,后头的声音不降反增。
“我闹?你个小没良心的,整日往徐三郎眼前窜,打的什么主意以为我不知道?”
声音的主人又急又恼,“你以为他能带你离宫还是能娶你归家,做梦!”
唔,这似乎是两个宫婢为着一个羽林卫吵起来了?
拓跋聿敛眉,宫规森严,怎容这俩人如此放肆!
朝着假山走了两步,又止住了步子,罢了,其实也都是可怜人,大好年华就被困在宫苑内,她也不必非得做这恶人。
而且自己还不慎听了这俩人的对话.*......
拓跋聿索性想装作没听见,朝远处走去,却不想假山后的窸窸窣窣给了她当头一棒:“他不能带我离宫、娶我归家,难不成你能么?”
啊?
拓跋聿怔在原地,她再不懂情爱,也听得出这决计不像是什么‘两个宫娥为一个男人吵起来’的话。
倒像是——
“我......我不能,”原本带着怨怼的人气势小了不少,反带上哭腔,“可、可他又哪里能呢?凤娘,我是真心同你好的.......”
“凤娘......”
被证实自己脑子里想法后的拓跋聿呆在原地,她张了张口,不知该有何反应。
她下意识求助李拂音,然而却发现李拂音惶惶站着,眼神空洞,像是被寒冬冻死了的枯木,叫春日里的沙风连根拔起,卷在空中。
假山后的人显然没察觉到外头的不对。
继而响起身躯撞在山石中的闷响、唇缝溢出的呻吟。
“唔,悬姊姊,不要.......不要,我们、我们不能.......”
哭腔喑哑中带着莫名的欢愉隐忍,拓跋聿懵懂地听着,无端地升起一阵悲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