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堂堂一国之君,以一种极为屈辱的方式扭送入殿。

冯初望着被七八个大汉抬入殿内,还在兀自挣扎的拓跋弭,虽不怜悯,却也生出许多怅然。

有些路上,注定带着血。

“阿耆尼,替哀家拟旨。”冯芷君显然不会有这些不该有的情绪,“彭城王谋反,任城王允率兵拒敌,不幸薨世。陛下身染重疾,暂由皇太女聿监国,太傅冯颂辅政。”

她的眼瞳带着威慑:“阿耆尼,可晓得这旨意,该如何写了?”

“诺。”

“这里的事情,你可以不用管了。”冯芷君摆摆手,“回安昌殿,向太女殿下道喜去吧。”

“诺!”

道喜......

宫道漫长,冯初心如擂鼓,竟是比今夜行谋逆之事时还跳得快些。

今夜她知晓她注定成不了同姑母一般的人物。

她有抱负,少野心,更做不到人人为她所用,顺她则昌,逆她则亡。

当拓跋弭被扛进殿里的那一刻起,冯初就知晓,冯芷君开始提防她了。

因此将她支开,去给拓跋聿道喜。

更让她害怕的是,她该如何面对拓跋聿?

抛开小殿下对她起的大逆不道的心思不谈,她待她也算一片赤忱真心。

她又该如何言明自己自除开与她相识的第一面后,所有的示好、善待,都带着目的与算计。

不纯粹之人却碰上了纯粹的心,在任何感情中都显得那么死罪难逃。

她的步伐越走越凌乱,在柏儿的搀扶下,跌跌撞撞来到安昌殿,没成想恰好撞上听闻风声匆忙起来的拓跋聿。

因失血而惨白的面庞越发显得灰败。

冯初大口大口地呼吸,鱼儿搁浅在岸上,最后挣扎求存。

“殿下,太后有──”

她才吐出几个字,眼前一黑,栽倒下地。

“阿耆尼!!!”

【作者有话说】

慕容云:北燕开国君主,后燕慕容宝养子,高句丽族,原名高云。

文成帝:此处指北燕文成帝冯跋,慕容云为人所害后登基称帝,维持北燕政权二十年稳定。

女君:指邓绥,东汉太后,汉和帝27岁驾崩后执掌朝政16年,为政时属于开局天灾肩挑大梁。

褚后:指褚蒜子,东晋司马岳皇后,三度临朝听政,执掌朝政四十年,群臣奏事称‘皇太后陛下’,但其本身存在掣肘于世家大族、与桓温斡旋。

另:我之后文中冯芷君也是称的‘陛下’,所以有时候看到陛下不一定是称呼小聿儿哈。并且有时候太后和太皇太后会混用(懒惰的作者不想改)

第34章 九泉

◎大魏,迎来了它新的主人◎

史家会如何书写这一日、这一生、这一个她呢?

“你真的恨我。”

冯芷君施施然在殿内寻了个位置,身前站着一尊杀神似的慕容蓟,身后站着妙观。

殿中其余人都退了出去,殿外是二百虎贲。

“朕难道不该恨你么?”

天边不知何时泛起瓦蓝,明净、透亮,像是波斯进贡的琉璃器皿。

青年帝王站在光影明灭中,强打起属于皇室的最后一分自尊。

“随你。”冯芷君很平静,没有得胜的喜悦,宛若老友叙旧。

“哀家对你,也倾注了不少心血。”冯芷君摆弄着案上杯盏,浅浅笑道:“只是......假手于人施展抱负,哪有自己上手来的痛快呢?”

“还政的日子,哀家总觉着,自己才是傀儡皇帝。”

这话僭越得过分,可现在也没有人能反驳她了。

“朕自今日才明白,女人的野心,竟也能如此之大。”

“哼──”

碗盏滑离了指尖,在桌案上打着圈儿。

冯芷君喑哑着笑,“男人也好,女人也罢,不都是人么?陛下,这宫里连无人管的狸奴雀奴都在往高了跳。”

“您为何天真地觉得,女人的野心便不该这么高呢?”

“哀家不取而代之,是哀家担忧引起朝局不稳、中原板荡,非哀家无能、非哀家不敢。”

“陛下该好好感谢拓跋家这区区半壁江山和南面的萧家,顺便再多谢哀家这一点,忧国忧民之心。”

“还有──”

冯芷君支着下巴,佯作困惑,“陛下既然以为女子没有那么大野心,为何又这么惧怕哀家呢?”

“莫不是在陛下眼中,哀家成男身了吧?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