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黄侃确信自己耳朵不曾出问题,这才战战兢兢地爬起,每步迈半个脚掌地挪了过去。

“......陛下。”

“黄卿莫害我,哀家如今,可不能僭称陛下了。”

冯芷君半是玩笑地说道,看了他一眼,“黄卿发冠乱了。”

“臣失仪──”

“别拜了,一进门就拜来拜去......也不嫌累得慌。”

弯着的膝盖僵在了半空,跪也不是,站也不是。

冯芷君今日看起来分外体贴,全然不似要清算叛臣。

她指了指身前席,“坐。”

“臣不敢!”

弯着的膝盖非但没有支起,反而彻底跪下了,霎时间声泪俱下:

“臣,辜负了太皇太后,臣该千刀万剐!请太皇太后──责罚!”

......

冯芷君望着眼前人的脊背,忽而有些泄气。

她从前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么个小人物反了水,更万万没想到──

她竟真的有制不住下面人的一日。

她想不明白,为何拓跋聿能让冯初为她那般死心塌地,身家性命、家族荣耀都可通通抛诸脑后。

而自己以厚利相待、十数年恩遇有加的人,临到头居然怕了为她殉葬。

当真想不明白么......

冯芷君心知肚明那个答案,却不敢拿出来,亦不敢看、不敢认。

却也撑不起当年在李拂音面前的言之凿凿。

“......哀家见你头发乱了,原想着......给你篦头来着。”

桃木的篦子丢在案上,轻微地晃动着。

“罪臣不敢。”

“你何罪之有?”冯芷君叹气,莫名怅然,“不过是......想求活路罢了。”

“倒是哀家,自李壶奴死后,身旁的人来了又走,只有你跟着哀家时间最长,连你都觉得,哀家会叫你殉葬,不信哀家吃斋念佛......”

“可见哀家,佛口蛇心,深入人心。”

“太皇太后──”

黄侃抬头,急忙想劝慰,冯芷君脸上却并没有哀戚,不过是淡然。

“黄郎如今是奉车都尉了,不该这般畏畏缩缩的。”

冯芷君拍了他两下后脑勺,“日后,挺直腰杆罢。”

“......太皇太后?”

冯芷君摇了摇头,止住了他所有的话,“早些行家吧,往后,也不必再来了。”

“罪......”

“你不是哀家的人,”冯芷君浅笑,黄侃与她相识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她这般模样,太过虚幻飘渺,“何必徒惹风波,引陛下猜忌?”

“哀家......束缚不了你了。”

“归家吧。”

黄侃愣怔地听完冯芷君说完这些话,不知胸中哪来的勇气,拾起冯芷君案上的篦子,放入怀中。

叩首三下,“太皇太后待臣之恩,臣,此生没齿难忘!”

冯芷君没有再说话,目光落在案上书前,听殿门吱呀,她与他应当再不会相见了。

“小娘子......”

妙观端着饮子自殿外进来,一眼便可望知忧心。

“你来了。”

冯芷君并未有意料当中的不虞,她似是真的放下了。

可是野心家放弃了自己的野心......

她还能长存于世么?

冯芷君似是看出来她的心思,毫无征兆地道:

“哀家笃信佛法,但在哀家刚登上皇后之位时,曾遇一道人,有言哀家拥八纪寿岁,然若犯紫薇,则难知天命。”

“原以为,命途无常,故天命难知。可如今想来,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此‘知天命’,未必不可作此解。”

她而今已然四十有余了,此话岂非是在说自己没几年......

“太皇太后当是南山,万年永固,怎可──”妙观红了眼,“小娘子......”

“哭什么。”冯芷君好笑地替她擦泪水,“哀家又不会下令让你殉葬。”

“婢子愿陪小娘子共赴黄泉!”

妙观决然,一捧真心。

冯芷君愣神,继而朗笑如霞,半晌,收了笑容,手掌拍在她肩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