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2)
冯初听了,继而想起昨日宋直给她看的文书,愣怔片刻,旋即半叹半玩笑:“好啊,好个杜知格,当初就合该将她留在平城……”
真真是如妖似精,可惜偏生不爱庙堂啊……
杜桥惊疑不定地望着冯初,不敢随便出声儿。
“你──”冯初沉吟片刻,“今日我正好入宫,有些事欲面禀圣上,你正好同我一道入宫──”
“不……”话到一半,冯初自己先否了自个儿,“柏儿,你带杜郎君回府上,好生照料他与狐子,待我自宫中回来,再行决断。”
“你且在我府上好生住着,”手搭上紫狐油光水滑的柔软皮毛,轻轻顺了顺,“安心。”
“诺!诺,多谢大人──”
冯初轻笑,拍了拍狐狸脑袋,先行上车去了,留柏儿招呼他回府。
拓跋聿起得很早,冯初来时,她已在永安殿侧殿内批了一个多时辰奏折,一动未动,肩颈全僵了也浑然不觉。
还是紫乌通传时,她动作稍大了些,才牵痛了自个儿。
“臣──”
冯初方要行礼,就被案后三两步‘窜’出来的人儿扶住了,二人之间凑得格外近,连带着被扶住的小臂都似在放烫。
“免礼。”
拓跋聿目光灼灼,能将人烫伤。
若非殿中还有旁人,她想来是要与她相拥的。
“咳……臣今日前来,是为答复陛下昨日托宋大人传的话。”
只是为了答复,何须亲自来一趟?
拓跋聿松开了她的手臂,佯做不知,朝书案后头走去,任谁都瞧得出来她的欢忭,“那阿耆尼是应了朕的所请?”
“容臣推拒。”
拓跋聿原本上扬的唇角抽了一下,“嗯?缘何推拒?”
她难道不知道,一旦成了,那定是位列臣首,青史留名?
“……莫不是,阿耆尼将朝中那些话,放在心上了?”
拓跋聿的笑容眼见着淡了下来,袍服下的拳头攥地死紧。
果不其然,她又自责了。
冯初无比庆幸自己今日选择先进宫来。
紫乌是个极有眼力见的,带着人纷纷退下。
“聿儿……”
冯初上前,去拉她的手,结果被她背了身子。
无奈又好笑地自拓跋聿身后环住她,靠在她肩上,“好聿儿,连我的话都不愿听两句了么?”
拓跋聿冷笑,别扭道:“……左不过吏部尚书心怀大度,要为往自个儿身上泼脏水的人说话。”
冯初低低地笑了两声,更惹她气,“你还笑得出来!”
“我不答应,倒不是为得朝中的风言风语。”
冯初亲吻她耳后,激得怀中人一颤,双臂将她环得更紧了,下颌搁在她肩头,语句温柔:
“你记不记得,在洛州时,你在我榻前哭得有多伤心?”
她原以为,自己这三尺微命,当悉数许予家国天下,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直到那一日,她见到那般伤心哀恸的拓跋聿。
她竟是怕了,竟是惜命了。
“自那一日后,我便在心中立誓,不叫你再为我哀恸。”冯初缓缓诉来,哪怕代价是做不了百官之首。
那又如何呢。
“所以,我不愿做首当其冲之人,也请陛下,让臣懦弱这一回可好?”
拓跋聿再也忍不住,自她怀中调转了身子,紧紧抱着她。
那是冯初自年少时就为之奋进的位置,如今说不想,便不想了。
“陛下也不要无故为我封官加爵,”冯初拍着她的后背,笑着戳穿她心中想法。
“自然选了陛下,便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我此生能得陛下真心相待,足矣。”
“但你还是在意的,对不对?”
拓跋聿很敏锐,冯初口口声声说是为她考量,背后的原因却还是听进了朝野当中的攻讦。
如今朝中也好、禁内也罢,不少官吏、宫人装束打扮,都在仿着冯初。
她看在眼里,恼在心里。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无过如是乎。
“在意又如何,不在意又如何。”
姑母大张旗鼓地给她府上送美姬的那一刻,就已经大白于天下。
她这辈子注定摆不脱以色侍君的名头了。
“自古政敌相攻,何愁寻不到借口的?姬妾多便说不重妻子,没有姬妾便说他不重子嗣,便是为耶娘守孝哭丧,哀恸多了少了都有一堆外人争噪。”
“臣堵不住那些人的嘴,陛下也堵不住。”
冯初环着她,给她顺气,笑容洒然,“也只好暂避锋芒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