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1 / 2)

“可是,他们当中有不愿意的,咱们总不能……将人绑去南镇罢?”

杜九战战兢兢地悄声道,眼前的郡主说的确实都是些合策利民之事,只是……

怎么听怎么怪。

“咱们自然不能将这些高车人绑去南镇,但是,咱们可以帮他们一把……”

元岁的声音越说越低哑,婉转中带着蛊惑人心的意味,“杜九将军,本郡问你,这些高车人而今不愿南迁,算不算是抗旨不遵?”

“这……应当……算吧?”

陛下确实说要将六成的原六镇旧部南迁去南镇建立功勋……

“是不是南边与齐国有战事,能立功?”

元岁眉眼清正,挺直了腰板,露出一副大公无私之态,“有军功,有封赏,这难道不是为了他们着想么?”

“这……是。”

“既然陛下承天命,为苍生,如此这般利国利民之策,为何他们要抗旨呢?!”

元岁不轻不重地叩了叩案面,深邃的眸子像是要将人吸进去,“这些人……难道不该遭天谴么?”

“这……”

杜九急得冷汗涔涔,这话说的大义凛然,可话里话外却不像半点要拿高车人当人看的架势。

他心里没个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思来想去,将话抛给了元岁:

“郡主的意思是……”

“那便说有一场天火,惩罚了这些胆敢谋逆的高车人!”

杜九悬着的心彻底凉了下来,“郡主,这可是近千条人命啊。”

元岁挑眉,看向杜九,“莫说是这千来高车人,就是全六镇的人死绝了,也得迁!”

“况且──”

似是知道自己言行过激,元岁缓和了语气:“只是烧粮草,又不是要他们人命,去了南镇,陛下还会亏待他们么?”

“所以,杜九,你这兵调是不调?”

杜九倒吸一口凉气,他恍然想起离开平城前,慕容蓟与小娘子找上他,千叮咛万嘱咐此行凶险,要他多加小心。

彼时他还不以为然──不过是劝人南迁,事多烦难,但也不至于‘凶险’。

现下他算是晓得了,这‘凶险’在哪儿。

“……郡主,末将所率军士是为护送六镇军民南迁所派来的,驻扎在白道附近,轻易不得出,您不若先去请示云大人、高大人……”

元岁拨弄着手上戒指,绿松石的金戒在帐内反着流光。

“杜校尉,”她施施然自杜九面前坐下,“……本郡记得,您原本是杜知格的侍从,一步步走来,不容易。”

“……谢郡主体谅。”

杜九眼神微眯,等着她的下文。

“此事办成了,不光是对本郡有好处,对校尉您,不也是大功一件么?”元岁缓下了语气,谆谆善诱:

“咱们其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这边办事不力,您就得多在这白道苦寒地多驻扎一日,军饷、粮草……都是开销,时间久了,陛下莫不是只会责我一人?”

杜九缄默沉思,没有应声。

“您说对么?杜校尉?”

元岁见他不语,趁热打铁:

“再者说了……杜校尉应当比我更明白,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对么?”

杜九无意识地摸着袖中虎符,嗫喏道:“容……末将想想。”

……

‘五郎我卿’

任城王府别院,金菊洋洋随晚风,菊类特有的野香透过窗棂,沁人心脾,不知哪来的花瓣飘入屋内,落在信笺上,惹在笔墨中。

元祒瞧见字迹毁了也不恼,笔锋避开零星花瓣,语着让对方猜她缘何空出这片间隙。

央对方,懂她才情。

冯初言而有信,真替她去请元聿下诏,让冯综做了她的侍读。

不过……冯综似乎没她想的那么热情,对她总是不咸不淡的,很闷,每每都要她寻了话头给她,才会接上两句。

也是怪……此前在宫内宴饮上偶遇之时,貌似还不是这般的。

屋门被轻轻叩响了几声,元祒心头微惊,揣着某种莫名的心虚,扯过手旁书籍,挡在她的信笺之上。

“小郡主,王妃托我,来给郡主送些牛乳。”

听出是自己院中婢子的声音,元祒舒了一口气:

“进罢。”

牛乳微黄,泛着甜香,还朝上飘着热气。

元祒端着碗盏,眼角还瞥着案上那未能被她完整藏好的信笺一角,她素来怕烫,手中漆匙子有一搭没一搭地搅动着碗中牛乳。

脑内绞尽脑汁想着,明日该同冯综聊起哪部典籍。

“……小、小郡主,牛乳凉了,就不好饮了,会泛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