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 / 2)

几声踏步,等人到自己身前站好,真跟个兵似的双臂贴于身侧立正了,陈诩才慢悠悠将握着茶杯的手从背后拿出来。

拧开杯盖,不闹了。

“脑袋,”他朝内一勾手,杯子递过去:“下来点,尝尝这茶,可好喝了。”

方文迅速低头。

厨房的窗帘没拉完全,缝隙里是道昂着脖子的人影,大姐抹完了桌子正在刷手机。

他朝盆里轻轻扔了把青菜,半分钟,似乎很是犹豫纠结地抬起头,朝刚才那块又飞快地看了一眼。

这一眼慌乱,羞赧,很快,心底变成种莫名的空洞。

什么也没有了。遮挡视线的身影离去,帘子后远远的只见一张宽灶台,火苗在锅下忽闪忽闪地跳跃着。

天冷后陈诩找人给饭馆装了个推拉门。

食客每天进进出出,玻璃门上一层挥散不去的白色雾气,影影绰绰。没过多久下了场小雪,气温更低,每个人进来时都要朝前哈口气,再搓搓手。

“还是店里暖和,”熟客说,“开空调了吧,你们开得比别家早,我看你这面积不小,开一天得不少电呢吧。”

陈诩说那也得开,不开人受不了,熟客说那也是,“尖椒肥肠,酸菜鱼片,小炒时蔬,还是三份米饭。”

“得嘞。”

至于开空调,一天下来确实挺费电,但这方面陈诩慷慨且大方。

人是需要这样一家冬天会在玻璃门上积攒着水雾,可以用手指咯吱咯吱写上几个意味不明字母的饭馆的,跟从前他还住在小蒋那巷子里时街对面的那家面馆差不多。

看着不起眼,实际确实也不起眼。但人好像可以靠在店里的这半把来个小时,觉得今天过得其实还不错。

一切都会像外面的寒风与潮露一样阻挡在一扇推拉门后。

忙起来时四人都一起干,忙到陈诩觉得即使再招个人都不嫌多。刘一舟烧烤店里也忙,快过年了还要花心思哄哄老丈人,不然大年三十都拉着个脸,不好看啊。

王远被家里严防死守地拽去相亲了,回来后很落寞地在群里发语音:“我想出家了。”

“怎么了?”刘一舟接得快,“看破红尘了,还是都没看上你?”

“闭上你那个嘴,”王远叹口气,很惆怅,“……其实对面人都挺好,关键不来电啊,还有也没那么差吧我,人民教师,再过几年能当个年级主任…算了,心累。”

“这种东西看缘分,不来电就是缘分没到,”刘一舟劝,“你看陈诩,缘分到了自然而然,无论多戏剧性都能在一块,人小山虽然不讲话,但干实事,多好。”

“我的缘呢?诩哥对小山也不错好吧。”

窥屏半天的陈诩终于舍得摁着语音键:“不是聊王远吗,怎么聊我身上了?”

“excel到底怎么做啊?”张朝阳插缝弹消息,“上岗一周了,度日如年啊兄弟们。来前我叔问我会不会电脑——那不肯定会吗不然咱这么多年网吧不白去了么,我就说会,结果我靠行政为什么要做表格?谁能告诉我?”

几人乱哄哄地各说各的。

其他几个别班的,有段时间没聚一块了,估计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好像他们这个年纪就这样,都知道各有各的忙,但平时真遇到事会互相帮忙。

刘淮倒是来过店里,几次后陈诩叫他别来了,本来住得就远,来回折腾。等再过半个月要下雪,到时路面积雪结冰肯定滑,估计即使车轮胎上防滑链出行都不会很方便。

方文就在小巷饭馆里背完了自己的上学期英文单词,没多久陈诩便发现催眠的英文单词变陌生了。戴上眼镜后他视力很好,眼尖看见书的封皮儿不一样。

“哟,”他捏着书页看字,“换新书了?”

方文有点不好意思:“老师给的,下学期的书,我提前预习着。”

“就小文这个劲头,以后能上个985,211都说不定,你好好学,”大姐往水瓶里冲刚烧开的热水,盖上瓶塞,“大学还有奖学金呢,我家有个比你大几岁的哥哥,每年寄好几千给我,我都给他存着。”

方文摸摸脑袋说好。周见山从厨房出来,拿上电动车钥匙去接米油,看着人出了门方文才弯腰抱起那大盆菜去小院里洗。

冬天水凉,方文又是个实诚的,手背上不知何时生了层冻疮,发红。陈诩刚开始没注意到,某天晚上和周见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还是周见山“说”的。

他和方文俩人一块在后厨待的时间更久,周见山经常看见这小孩用手指抠挠另一只手。

又过了几天,陈诩在某个不忙的上午出去了一趟,回来时将手里拎着的装文件的袋子朝吧台一扔,先喝了杯热气腾腾的泡好的茶,感觉自己这才从外面的寒风中缓过劲来。

“方文,”他说,“菜放那,洗个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