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2 / 2)
这是哪里来的傻缺金主哟。
那布图忙不迭的答应下来,烧给德隆的砖也是挑上上等的运送,务必不能失了“德公爷的颜面”。
德隆看着谁的面儿给出了这样丰厚的报酬,那布图自然是心里清楚的。
先建工坊开工印书,工坊赚到的钱正好投入到接下来的度假庄子建设上,这个蛋生鸡的主意,还是德亨给德隆出的呢。
德隆对能不用王府的钱靠自己的经营建一个游玩别庄十分兴奋,想着等庄子建成之后,接上阿玛额娘弟弟妹妹小姑姑们来他的庄子里赏荷花、抓螃蟹、捕鱼吃,光想想都美的不行。
简王府的大阿哥,并不比其他王府的阿哥小爷们差,这种满足感,是多少恭维和马屁都换不来的。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光靠嘴说算什么真本事?
德隆对这个庄子很上心,对油印工坊更是亲力亲为,挑选印刷单子也是来者不拒,若是能有一下子印上数千数万张的大单,他更是直接住在这个还在建设中的庄子里,亲自督办。
工坊生意一日比一日红火,自然要招纳新人,保证工坊的正常运作。
然而,新人并不好招。
用推子推油墨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小工不用从外头招,德隆直接从王府和王庄内挑选,一般两般的他还都看不上,下头人还得竞争上岗才行。
德隆真正缺的,也是真正需要从外头招的,是能书写蜡纸的书博士。
既然要上手摇笔杆子了,那这要求可就高了。
首先你字得写的好看,书本的受众都是有财力有能力的识字之人,书本上的字总不能伤了花钱主顾们的眼睛吧?
其次,你得擅长使用羽毛笔之类的硬笔书写毛笔是软笔,写的一手好毛笔字的,未必能写一手好的硬笔字且需要将硬笔字写的又快又好,不能占着位子拿着高额银子磨工夫、不出活。
最后,蜡纸只能在工坊内书写,不能带回家。
说白了,其实就是招读书人去他的工坊内干活。
想想读书人的清高吧。要不人们都戏谑的叫他们酸腐书生呢,又酸又腐,既看不上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工作,还做梦想要白拿银子,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儿?
在辞退了几个让德隆恼火的书生之后,德隆只好回京走访,看能不能让人给他介绍几个靠谱的愿意去工坊写字的读书人。
而这种读书人从哪里寻找,也是德亨给他出的主意。
去国子监啊,国子监里面全都是读书人,寒门学子多不胜数,沙里淘金,总能淘出一个两个能用的吧?
德隆就去了。
还真别说,德隆去到国子监,将自己的寻工条件一张贴,还真招到一个“巨眼英雄”,然后通过他从中引荐,陆续又招了好些个看得上这份工作的国子监学生,在休沐日去到德隆的工坊里去写蜡纸。
但只是休沐日写蜡纸德隆还是不满意,要是能天天都有人写就好了。
于是,一些落榜在京备考下一个三年的士子们就被介绍到了德隆的工坊,这些士子不仅能每日给德隆书写一定数量的蜡纸,更是免费吃住在多庄,完全供应了德隆的所有需求。
所以,当多庄内有其他“好友”、“故交”入住的时候,德隆是无所谓的,只要这些士子能写出他想要的蜡纸,只是供应一间房一口饭食而已德亨说了,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的饱德隆根本不将这些耗费看在眼中。
等有一些士子提出要借用德隆的工坊印一些自己的诗集散给远在他方的师长同窗好友的时候,德隆也同意了,只要不耽误了他的书册,什么都好说。
那些诗集、文集的德隆也看过,就是一些悲春伤秋的酸诗而已,他不喜欢,但这些读书人凭借它们交友聊天,他也能理解。
就跟他见了德亨和弘晖,总要说一说他又赚了多少银子,以此作为话题点,是一样的道理。
朋友相见,总不能眼对眼什么都不说吧?
多庄虽然只建了一年多,风景还算不上多好,但新挖的大湖里面的荷花开的很好,等到了秋季,荷花败落,湖底的莲藕、螃蟹、湖鱼等水产很是丰腴。
中秋那会,德隆带回京的水产受到了亲朋好友的一致好评,很是让德隆露了一回脸,庶弟阿尔塔和同母弟永谦就很兴头,央着哥哥带他们去多庄看看,玩两日。
德隆自是一口的答应下来,挑了一个取书的日子,打算带着两个弟弟去多庄住上两日再回京。
可惜,永谦因为换季吹了凉风,有些咳嗽,就被留在了府里,德隆只得带着弟弟阿尔塔去了多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