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1 / 2)
好你个阿灵阿,刚以为你改性了,这会子又拿我顶上去了是吧。
德亨既然已经知道康熙想要“和平”拿到那批火枪和手雷了,德亨还真想出了个法子。
就是,说出来,你们不会以为我狡诈计多吧?
这跟我忠厚仁和的名声有些不符啊。
德亨:“我只想到了正面查抄,其他的就想不到了。”
阿灵阿狐疑看着德亨,心道,你都说“正面”了,可见你定还想到了一个“反面”,或者“侧面”?
思路打开了,法子就好想了。
阿灵阿道:“既要不伤两国和气,又要将这批火器袒露于眼前,利于我国去查抄,若是直接上门去揭露未免缺乏情理,若是偶然……”
嘶!
阿灵阿也想到了一个“偶然”的法子,只是,手段有些“损”,这有违他“光风霁月”的阁老、中堂形象啊。
康熙帝催促道:“偶然又如何?”
阿灵阿看看耿额和富宁安,再看看低头研究脚尖的德亨,硬着头皮道:“这个偶然嘛……要是偶然情况下,这批火器被我国人发现,上报朝廷,那我们就有正当理由去询问了,然后双方交涉‘协商’,问题就好办了。”
康熙帝点头,笑道:“这个主意不错,就交给你去办了。”
阿灵阿:“……奴才领旨。”
康熙帝再道:“兵部和礼部协助,记住,莫要引起争分,致使边界动荡。”
耿额和富宁安亦是领旨。
康熙帝对德亨道:“你筹办学馆之事甚是妥当,若是有什么好的提议、想法,尽可与马奇商议行事。”
德亨面露喜色,立即打蛇随棍上,道:“方才在殿外,臣与马奇商议,要给利用空下来的棚子建厨房,供学子们午餐用,因为涉及米粮支出,马奇大人犹豫,要不要去和理藩院提……”
阿灵阿立即道:“皇上,学馆米粮支出乃是长久之计,理藩院恐难承担。”
康熙帝想了想,道:“既如此,就从内务府走账,德亨,你理出一个名目来,交给内大臣议定,上奏与朕。”
德亨:“是,皇上。”
事情都讲完了,德亨没有离开,眼睛不住的在耿额、阿灵阿和富宁安身上逡巡,意思很明显:
你们先走吧,我还有事儿要跟皇上奏报呢。
三位尚书大人:……
您年纪不大,要奏报给皇帝的“国家大事”真挺多的。
三人告辞退下,康熙帝失笑问道:“说吧,还有什么事儿是要单独跟朕说的?”
德亨从腰侧的布包里掏出两个巴掌大小的一叠纸,递给康熙帝,道:“皇上,这是俄罗斯国的报纸,您看看?”
第151章
大约四五年前, 彼得皇帝创办了一份报纸,叫做《新闻报》,并亲自任编辑。
也就是说, 这份发行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新闻报》,是彼得皇帝发声的喇叭,上面刊发了一些他的政令和他想对国民说的话。
“我们还没有学会战争,我们从头就错了……”
“如果我们要在这儿发射一门大炮, 那我们在莫斯科就得将炮弹装上……”
“纳尔瓦的丢丑对我们好处很大。经过打击,铁会变得更加坚实,人会变的更加强壮。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不少甚至是不曾预想到的……”
“……查理国王找到了极大的光荣,我们却找到了力量……”
德亨一行一行的给康熙帝念报纸,念到此处,康熙帝问:“查理国王是谁?”
德亨放下报纸,回道:“据伊凡所说, 查理是瑞典第十二位叫查理的国王, 也叫查理十二世,康熙四十一年, 俄罗斯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开战,战况持续了一个多月,俄罗斯战败了。”
“我刚才给您念的这些,是彼得皇帝创办这份报纸时,对这场战争的回忆。”
“他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深刻剖析, 反思俄罗斯的弱势, 想办法弥补, 并激励国人, 积极备战……”
“如今,距离那一战已经过去七年了,今年是第八年,俄罗斯会继续和瑞典开战。”
康熙帝:……
“为了一个海口,打了八年的仗,还要继续打下去,这个彼得,也是个穷兵黩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