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2)
纪风和几个病人都点点头,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但这其中隐藏着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重要一环,那就是‘认知’。真正让你伤心的不是‘没考好’这件事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产生的负面认知,比如说‘我太没用了’、‘爸爸妈妈不会再喜欢我了’、‘我完蛋了’,等等。”
纪风看似坐得很端正,其实已经开始走神画画。
郁霖歪头看去,见纪风画的是一条冲破玻璃窗户的金鱼,金鱼脖子上挂着一块硕大的奖牌,它眼角流出一滴泪水,玻璃碎片向四周飞散。
郁霖突然有种被击中的感觉,好像通过这幅小小的简笔画偷窥到了她心灵的一角。
他转头看纪风的侧脸,头发简单地束在后脑勺,洗澡日已经过去很久了,所以头发有点油,但并不难看;住院这么久,一点也没长胖,脸色跟刚进来的时候一样苍白。纪风没注意到他在看自己,专心地给碎玻璃涂阴影。
郁霖见她画得投入,不禁想象她在学校里是什么样子,她一定是那种给历史书上人物画像乱涂乱画的人。
想着想着,郁霖嘴角微微上扬。
“那位男生?”小姜医生轻声提醒,“我问你,认知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纪风赶紧用胳臂肘把画压住,专心看郁霖出糗。
“认知的误区有……”郁霖努力回忆刚才刮过的耳边风,“灾难性思维,凡事都往极端了想;还有以偏概全,用某一次事件来概括事情的全貌。”
他又扯了几个,勉强糊弄过去,小姜医生没再追问。
纪风憋着笑瞥了郁霖一眼,郁霖瞪回去。两人的小学鸡互啄落在小雪眼中,小雪翻了个白眼。
小姜医生继续讲课:“当你的认知陷入这些误区,感受也会随之扭曲。比如,这次考试没考好,我觉得‘我的人生完蛋了’,然后很伤心,这是什么误区?”
底下零零星星几个人一起回答:“灾难性思维。”
“对,再举个例子,我这次没考好,觉得‘我真是个失败者’,这属于贴标签,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完全消极的形象,并沉浸对这个形象的想象中。”
郁霖闲得无聊,想了想,在纸上画出横竖交错的网格。
纪风在他的网格边打了个问号。
郁霖凑在她耳边小声说:“五子棋,玩过吗?”
纪风摇摇头。
郁霖咋舌,这人不会打牌,也不会麻将,连高中生必备的五子棋也没玩过,她过去十八年到底过的什么日子?
郁霖写下简单的游戏规则,纪风一看就懂,点头应战。
小姜医生在上面讲得专注,两人在底下玩得热闹。这种做贼般的感觉让纪风兴奋,过去她鲜少开小差,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她总“做正确的事”。
第一局,纪风输了,她第一次玩,不会堵郁霖的棋;第二局,纪风吸取教训,光顾着堵他的棋了,自己的棋子七零八落,又输了;第三局、第四局,两人渐渐势均力敌……
郁霖小声说:“不愧是学霸,进步这么快。”
纪风颇为得意:“那当然。”
两颗脑袋因为酣战越凑越近,纪风回过神才发现,自己和郁霖的胳臂不知道什么时候贴到一起去了,她赶紧坐直。一阵没由来的心虚。
“学习abc模型,就是为了让大家觉察自己的认知,理解认知是如何影响你的情绪的。所以,当你想要改变某种负面情绪时,首先要去改变你的认知。比如说,面对考试没考好这件事,我们可以产生那些正确的认知?”小姜医生问。
大家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没考好是因为卷子太难了。”“这次没考好,下次再来。”“没考好拉倒,无所谓。”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需要注意的是,认知行为疗法不是强行去歪曲你对一件事的认知,原本是坏事,硬把它说成好事来自我安慰,而是要形成实事求是的认知。”
说完,小姜医生让每个人回忆一件勾起自己负面情绪的事情,在纸上用abc模型来拆解,等会儿挨个分享。
郁霖的a4纸正面已经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方格,他把纸翻过来,用另一边写。
在座的都是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的病人,别的不好说,负面情绪多的是。于是大家思考片刻后,都低头刷刷写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