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2)

“尽量回忆你当时的真实感受,不要害怕回到那个场景里,同样的场景,只要改变认知方式,就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相反的,如果认知方式不变,将来类似的场景发生,你还是会陷入同样的负面情绪。”

小姜医生边绕着桌子慢慢走边说。

“今天课堂氛围这么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坦诚地面对自己,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听一听别人对这件事的认知,或许能够启发到你。”

治疗室里一片安静,只能听到笔尖在纸张上摩挲的声音。

二十多分钟后,小姜医生提醒大家停笔,问有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分享。

众人低头看眼前密密麻麻的字,都是自己隐秘的心事,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说给这么多人听呢?

见没人应声,

小姜医生点名:“刚才那个走神的男生,你先说吧。”

郁霖给大家讲了他在年级大会上被点名上台接受表彰的事,大家听得义愤填膺。

郁霖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分析:“这是a,诱发事件。b是我对它的感知,嗯……当时走上讲台的时候,我觉得所有人都在看着我、嘲笑我,我心跳得很快,想要逃出去,甚至死了也行,死了就不用面对这件事了。c,由此产生的情绪是焦虑、绝望,我直接发病,倒在台上了。”

纪风目瞪口呆,没想到有学校能干出这样的事,她现在算是理解郁霖为什么会被自己吓犯病了,要是自己经历这么一遭,也得犯病。

小姜医生提问:“我们先来一起区分一下,在他刚才的陈述中,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他的主观感受?”

纪风思考着回答:“事实是他成绩退步,当众被点名上台,受到全年级师生的围观,最后发病晕倒了。主观感受是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哎不对,这个应该是事实吧?”

郁霖无语地看了纪风一眼,纪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小雪反驳:“不一定,不是有十个人一起上台吗?就算嘲笑,肯定也不止嘲笑他一个。”

“对,而且大家一般会嘲笑自己认识的人,对不认识的人不会很关注。”另一位病友补充道。

“没错,觉得‘所有人都在嘲笑自己’是很明显的主观感受,还有哪些主观感受?”小姜医生问纪风。

“还有,他想要逃离那个现场,甚至……去死。”纪风的声音变低。

小姜医生把几个关键词写到白板上,最后在字母c下面写上“焦虑”。

“这是郁霖的abc模型,他想要改变焦虑的情绪,就要先改变对这件事的认知。大家一起帮他想想,面对这种情况,他可以产生哪些正确的、客观的认知?”

一开始大家还很拘谨,后来便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小雪说学校的做法很恶心,应该去教育局举报;有人说这也算是高中三年难忘的回忆,不管原因是什么,至少是站上过学校大舞台的人了;还有人说,应该趁机发表获奖感言。

郁霖过后,几个病友陆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人是被前男友甩了,有人是考公务员面试失败,还有人是至亲离世……

每个人说完,大家都会认真讨论对这件事的感想,没有人嘲笑、鄙视,只有真诚的共鸣。

这样的氛围触动了纪风。

因此,轮到她的时候,她没讲刚才在纸上写下的那个无关痛痒的小矛盾,转而讲起自己发病那天的故事。

“去年年底,我们学校开高考动员大会,要求父母都参加,但我爸没空,只有我妈来了。我是发言的学生代表,我妈特别高兴,我印象中她已经很久没那么高兴过了,散会之后她说要带我去吃自助餐。但我们在去饭店的路上,经过初中门口,居然看到我爸和另一个女的一起,带着一个小男生从学校里出来。”纪风自嘲地笑了笑,“原来我爸不参加我的高考动员会,是去给他的私生子开家长会。”

“我的认知……我的认知是,我和我妈都输了,我让我妈输了。我想要消失,或者所有人一起消失,这样这个世界就干净了。然后我就发病了,那是我第一次发病,在街上尖叫,砸东西,推人。那天路上人太多,我发疯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再后来,我爸妈借口带我出来旅游,把我送到这里住院。”

纪风说得太投入,说完才发现大家都沉默了,她觉得有些抱歉,自己又破坏气氛了。

她正准备道歉时,郁霖突然说:“你爸真不是个东西。”

纪风愣了一下。

郁霖打破沉默后,病友们纷纷开炮,把纪平批斗了个体无完肤。

“他也太不做人了,出轨,还婚外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