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 / 2)

奇了怪了。

“没有啊。”康六用长刀把面前的杂草劈干净。

“折柳村里的村民昨晚已全被拿下,对着名册清点了人数。除去离乡服徭役的少壮,多是些老幼妇孺。”他说到这里停了停:“对了,确有个人,有些古怪。”

韦练和李猊同时抬眼,听康六继续喃喃自语:

“是个半大孩子,瞧着不足十四岁,不在村名册中,听闻他不是东海郡人,乃是荒年的孤儿,收养他的老妇人恰于一年前死了。那之后,他便常牵着狗在心村里晃,说些胡话。我去瞧过那孩子住的地方,一间茅草屋,人跟狗住在一块,脏得很。墙上挂的…都是面具。屋里还搜出来个木鱼,已派人送往御史台查看。”

康六看向韦练:“昨晚上我赶来时,瞧见他们在做什么奇怪的法事。那怪物也长了个狐狸脸,与面具有八成相似。”

狐狸、面具、敲木鱼的孩

童、被挂在破庙四个方位吊死的老者,像极了冥婚的仪式与差点杀死李猊的尖刀。

这一切都看似无序实则环环相扣,真凶始终藏在幕后,操纵一个个木偶帮自己杀人或是被杀。就像——

一场厌胜厌(ya一声)胜,古代巫术,流行于汉,是用物品代替人进行诅咒的仪式,近代变体为打小人之类。之局。

正如《十美图》的死者们都与其生辰八字的时辰有关,其背后的源头与七百年前前流行于汉长安宫廷的厌胜之术极其相似:都是用一些人的死,换来另一些人的活。

宜王所讲的那个关于屠户女儿与王侯千金的故事虽荒诞不经,细想其逻辑,却令人背后发凉:只要彻底抛弃过往变成另外一个人,就可以偷天换日,把罪愆和孽债转嫁到其他人头上。

不对。

昨夜她与李猊有性命之危,康六若真找了一晚上他们,又如何有时间和耐心在折柳村仔细地搜查。他的话和找人的事实之间,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韦练停步,她手握紧成拳又放开,眼睛紧盯着几步之前的康六,而对方拿着割草的镰刀,还在费力劈砍。

“康六。”

她若无其事地开口,像平常一样。

“我前几日在御史台后厨里腌的肉脯,你最近有没有偷吃?”

对方没回头,说笑着答:“你腌的肉,我哪敢偷吃?”

唰。

密林中风声簌簌。一把刀横在康六的脖颈上,韦练面若平湖、波澜不兴。

“你不是康六。”

她盯着那背影,却难以控制地周身升起寒意。

“御史台后厨只有素食,我从未腌制过肉脯。”

究竟他们是什么时候起了幻觉,是在林中,还是更早?真正的康六现在在何处,是死是活,他们自己,究竟是人是鬼?说不定,她和李猊也同之前惨死的十三个客商还有那四个吊死的老者一样,早就被幻觉引诱着进了黄泉。

林中雾气渐渐升腾起来。

李猊从她身后走到身边,抽刀出鞘时、鄣刀凤鸣般的铮铮声响起,将浓雾般的恐惧驱除些许。

“是河里的东西。”

他对她低声:

“那东西的声音,会扰乱人心智。”他话音未落,韦练的左右两耳就轻轻堵入两个冰凉的耳塞,顿时灵台清明。她心里一震,却想起那是她随身包袱里的玉充耳充耳,玉制,一种随葬品,流行于春秋战国。,原是掘上一个周什么王的大墓时从死尸耳朵里抠下来的,因这东西不好变卖只能留着等在西市里寻个冤大头,不料却被李猊寻出来做了给她临时堵耳朵的东西。

他是怎么寻出来的?自然是昨夜给她除衣的时候。啊,该死。

韦练想起昨夜的荒唐场景,倒是神思回归几分,刀身平如秋水,耳边万籁俱寂。没有声响的世界令她感到安全,就像多年前在魏博镇的山间练剑,秋风吹动落叶、在刀尖被切为两半,除此之外世上再无他物。

而面前的“康六”缓缓转头,露出一张狐狸脸。

那张诡异的脸上同时拥有兽的面貌和人的表情。若不是见多识广,突然见到定会被吓得魂飞魄散。但韦练纹丝不动,脸上出现了然的神态。

“是你。”

在与极邪之物对视的瞬间,她终于连起了之前那些断掉的线索。

“折柳驿那日翻墙逃跑的狐狸,在崇仁坊那辆凶肆的车上,你和那位‘白大人’同坐。”

韦练转动刀柄、血痕立即出现在对方脖子上。但“狐狸”脸上毫无惧色,像是没有痛感的假人。但它眼睛里的滔天恨意却是真的,无所从来、却铺天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