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 / 2)
祝颂看着他的这些小动作心里就来气,又问了声,“报不出来?”
易康宁赶紧回道:“报得出来,大概还剩五万两。”
祝颂反问他道:“还剩五万两也叫所剩不多?”
易康宁见祝颂语气不善,便解释道:“张监正预测此次灾情还会持续,即便灾民不持续增加,这五万两银子也顶不到多大的事。”
祝颂没有继续跟他掰扯银子的事,“现在现场的情况具体怎么样?”
易康宁回道:“难民处被冲垮了,现在正着手重建难民处,每日会在城门口施三次粥,确保灾民吃得上饭。”
祝颂问道:“难民处被冲垮了,灾民们现在何处安置?”
“呃..”易康宁顿了一会儿回道,“人数太多,没有办法集体安置,又恐他们进城造成混乱,所以暂时还在城外,不过等难民处建起来,就好了。”
祝颂听着就冒火,站起来说道:“带我去难民处看看。”
易康宁有些诧异,“可是下这么大雨出门多有不便,祝大人还是在府衙等候,我派人去现场看了将进度禀报于大人。”
祝颂沉着脸看着他,“带路。”
易康宁还要在劝,祝颂一眼扫过去噤声了。
祝颂要走,易康宁和段征鸿自然是陪着,宋顺然说他前几天吹了风淋了雨头疼便在府衙中休息,张挽平不在视察之列也没有去。
一行人坐在马车来到城门口,刚好遇到放饭的时间,城门口架起五大口铁锅,冒着热气,很香。
易康宁邀功似的说道:“为了确保灾民们吃饱我们召集了各地的米商,每日都是吃的大米饭,今天中午做的是土豆烩饭。”
祝颂难得的点了头,他从马车上下来,走到放饭的大锅前一看,果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只不过灾民实在太多,一眼望不到头。祝颂问道:“这么多人,只有五口锅要放多久?”
易康宁回道:“大人,别看人多,但打饭打得快,不消一个时辰就能全部打完。”
祝颂点了头,易康宁在他身边扬声大喊道:“今天吃土豆烩饭,一人一碗,不够的还可以在加。大家伙坚持坚持,难民处马上就要建好了。”
排在最前面的灾民们一个个都红光满面的,穿的虽然是粗布麻衣但十分干净,只是没有遮挡,淋得跟个落汤鸡似的。听到易康宁的话十分感激的回道:“多谢大人。”“谢谢大人。”
易康宁笑容满面,“这没什么,这是作为父母官应该做的”说罢又介绍起祝颂来,“这位是圣上钦点的救灾的钦差祝颂祝大人,大家有什么需求都可以说,钦差大人一定会为大家解决好的。”
“多谢钦差大人。”“多谢钦差大人。”
有前面的人带头,后面的人也跟着吼,生怕把自己给落下了,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声音不绝于耳,易康宁笑嘻嘻的凑到祝颂面前说道:“祝大人,看完了,咱们回去吧。”
祝颂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易大人既然这么忙就先回去,本钦差在走走。”说完就逆着队伍往往前走去。
“诶”易康宁见没有劝住祝颂,咬着牙也跟了上去,“大人 ,灾民就这样了,雨这么大,又到中午了,我们准备了接风宴,咱们回去吧。”
祝颂理都没有理他,往后走灾民就开始变得面黄肌瘦,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皮肤被水泡得发白,见到祝颂他们过来也瑟缩得不敢打招呼,祝颂走了一路发现都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在排队。
走出管道,灾民们都在树林里躲雨,有大树的树干被掏空小孩子们站在里面眼巴巴的打量着祝颂,更多的是用一排排树干做成简陋的房顶,上面放着茅草,但雨势太大,还是很漏。
祝颂发现老弱妇孺都没有去排队,便问道:“你们怎么不去排队呢?”
大家都有气无力的,一脸病态,连看过来的人都很少,她们面无表情的躺着周身都弥漫着绝望的压抑感。
易康宁在旁边解释道:“城里的大夫不够,大概是淋病了。”
祝颂走到离他最近的一个树洞前,蹲下身看向树洞里紧挨着站着的小孩子,他温声问道:“小朋友,你们怎么不去排队呢?”
年龄最小的孩子大概只有四五岁,他眨着湿漉漉的眼睛有些疑惑的问道:“你是新来的吗?”
祝颂回道:“是,我是新来的。”
孩子说道:“你是大人你可以去排队。”
祝颂问道:“那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