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2)
真不怪她胆子小,而是这“熊”……哦不,这老太太实在……长得也太壮了!
苏榛怔怔的看着她,不停的在心里骂自己: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貌取人!
但这老太太真的是她活了两辈子见过的最吓人的:
老太太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沟壑壑,眸色黄中泛红,混浊不堪,但身形格外壮硕,且还穿了一整身黑狼皮的袍子。头上戴了同样料子的皮帽,帽上还缝了类似于兽耳的装饰,脚上的靴子更是又厚又高。狼脖子皮做的靴底、狍腿皮缝的靴面高及膝盖,里面还翻出同样毛皮制的袜子。
苏榛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乔里长、乔家长子朴素的短袄……赶情乔家最好的东西都穿在这老太太身上呢。
苏榛不认识这老太太,叶氏却在办户贴的时候就见了,知道她是乔里正的生母费氏,便赶紧走上前施了礼:“乔老太太好,我昨儿来过,是新搬来的萧家娘子,这是我义女榛娘,义子谨哥儿。”
苏榛跟谨哥儿也赶紧各自施礼,“乔奶奶好!”
乔老太太出门本来虎着一张脸,此刻面对外人神情立时变得柔和,声音更是与外貌完全不相配的温婉慈祥,“对对,我记得你家,萧家娘子好。”
又笑眯眯地看向苏榛和苏谨:“这两孩子长得可真俊呐,不愧是京城来的!”
夸归夸,老太太堵着门口纹丝不动,显然并不打算让客进去。
叶氏当然看得出,便朝苏榛使了个眼色。
苏榛的心跳仍旧处于被吓的恢复期,压根也没想进门,便赶紧从篮子里取了最大的一包酱酥鱼出来,双手捧给老太太:“乔奶奶,我家刚搬来,也来不及准备什么。今儿去白水河捞了些鱼拿酱炖了,给四方邻居们尝个鲜、加个菜。以后常来常往的,您家若是吃了觉得还成,再喊我做了送来便是。”
老太太接了鱼,脸上笑容更甚,一边说着“都是邻居,这哪里好意思收”,一边摸自己皮衣口袋,捞出几颗红枣要往谨哥儿手里塞。
谨哥儿刚说半句:“谢谢奶——”
“哎呀,瞧我这记性,枣还没洗,可不敢给娃娃吃。等我洗了再让大江给你家拿过去吧。”老太太手里的红枣又回了她的兜。
苏谨:???
叶氏:……
苏榛:噗……
从乔家出来,又赶紧送了另外四家。
前面三家分别姓杜、白、李。苏榛对他们的第一印象都不错,人都是热情又识礼的。
尤其李家。
昨天符秀才家的疯妻跑到萧家闹事,最后也是李家掌家的寡母李王氏帮忙把疯妻拉走的。否则在场的大多是男性,也不方便去拉别人家娘子,而靠符秀才一个人根本不行。
第20章
李王氏在白水村也是最年长的,今年秋才过了七十大寿。
守寡十年,是个豁达爽快的老太太。收了萧家送的鱼,拉着人不让走,翻箱倒柜的找好吃的好玩的当回礼。
白家、杜家,也是如此,虽说家境都是贫寒的,但礼数上却绝对不小气。
更让苏榛惊喜的是,白家虽然目前只有老两口常住,但营生却是拉脚的,驴就养在后院儿,去白川府一趟当日往返只收七十文,这对于苏榛的苕皮生意来说再方便不过了。
走一圈儿下来,谨哥儿收获满满一口袋瓜子、果脯、红枣、四个蒸饼;叶氏收获一个桦皮妆匣、榛娘收获一副雪白的兔毛抹额。
满载而去、满载而走,最后去的符秀才家。
其实依照叶氏的想法,符秀才家不必去,毕竟苏榛昨儿才挨了打。
提议要去看看的是苏榛。她倒也不是圣母,而是因为萧家房子跟符家离得最近,保不齐符秀才哪天又没看住,又被夏氏跑出来怎么办?过去了解一下情况,往小了说叫有备无患,往大了说叫知已知彼。
符秀才家的日子,其实曾经也是好过的。如今里头破败了,但外面看起来还是规规整整的四间房,孤零零的立在村子最近山的位置。
苏榛她们到的时候,符秀才正在灶间喂他的疯娘子夏氏吃饭。
苏榛大概扫了一眼家里的情况,比家徒四壁还惨,桌椅板凳几乎就没个完整的。
唯一算得上“固定资产”的,大概只有角落里摆了一台织布机,但显然很久没用,木头都变了色。
另外几家虽说也穷,但屋子里起码烧得起柴,都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