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2)
乔老太太嘴一撇,“她家送了五份出去,咱家明明人最多,却也只送了巴掌大的几条来。白家和符家都才两口人,也各送了三条呢。”
“您怎么知道,您去别人家桌上数了?”乔家的孙媳妇春娘故意问。
春娘嫁进来这么多年,自然清楚乔老太太是个什么性子。
乔老太太眼中精光四射,连声音都压低了,活像屋里会钻出个外人来偷听一样,“我去挨家问的。”
“那您问的时候,没带个尺子量一下别人家的鱼都有多大?”春娘自是揶揄的意思。
却没想到乔老太太一脸遗憾,“带了,但都没让我量,一定都是比咱家的大,才这么藏着掖着!”
乔大江一听,自家奶奶居然真的去量人家鱼……立刻又气又臊,饭都不想吃了,碗往桌上一搁,说了句“饱了”,就虎着个脸下了桌。
乔里正也无奈,但毕竟是自己亲妈,还能骂她不成。
春娘一见自家相公被气成这样,心里愈发犯堵,索性把话说开:“您都去别人家数鱼了,那咱家到底收了几条呢?”
乔老太太倒是突发“真诚”,叹了声:“没办法数啊,炖得烂乎乎都碎了,而且每条就巴掌大,刺还多,我这哪里敢给你们吃,万一被扎了可如何是好。”
“呵,送了六条来。”乔里正的二弟,乔老二终于把桌上菜里零星的肉丁都挟光,才舍得开口,慢条斯理的替他娘回答了。
这下连乔里正都气乐了,瞧着他二弟:“你也数了?”
“娘一个人偷吃完,把大刺埋到茅房墙根儿,被我挖出来数的。”
乔老二这话一说完,孙子辈儿的除了乔树之外就都开始闹腾,不干了,蹬腿大哭嚷嚷着自己没吃到鱼,六条呢,全被祖奶奶吃了!
乔老太太嚎一嗓子、碗一扔,翻脸开哭,比孩子们还大声:“你们这些个不孝的!我怎么就叫偷吃了?那鱼做的腥臭,你们吃了万一坏了肚子,祖奶奶一把老骨头还能拉你们进城寻大夫吗?想我含辛茹苦一辈子,就吃几条鱼还得看你们脸色,我的命比黄莲苦啊。”
乔老太太嚎了半天声大如虎、脸颊却仍旧干的,泪无一滴。
乔老太爷面无表情,菜挟自己碗里回屋吃。几个妯娌、女眷,除春娘之外也早就习惯了这场面,纷纷开始替自家孩子抢菜。
唯有孀居在娘家的二房次女乔山梅默不作声,低着头扒拉着自己碗底里的粥米。她嫁人半年就死了相公,外人都传是被她克的,婆家也骂她丧门星,把她赶回白水村。
她觉得娘家人肯给她一口饭吃已经不错,从不敢参与家里任何话题。
心里最堵的仍旧是春娘,她不后悔嫁给乔大江,但眼瞧着所有人都趴在公公和大江身上吸血。
大江明明是个能干的,她自己也是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可唯一的儿子乔树都九岁了,想送去城里识字都不够束脩钱。
这憋屈日子,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第21章
萧家人自然不知道送去的鱼让乔家闹腾得这么厉害,刚搬来,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首先就是要预处理那一百斤的番薯,需要大量的水去清洗,总不好再一趟趟的提水。
苏榛便跟萧容、叶氏,带着谨哥儿一起把番薯口袋拖到白水河旁边,用桦皮锅架在篝火上煮温水,边煮边洗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全部洗好、切好,也不过才花了一个时辰。苏榛甚至还在周边又转了一圈儿,在杨树枝干上摘了一小盆硬壳的“杨拉罐”。
萧容行军的时候也吃过这东西,但叶氏和谨哥儿压根见都没见过,以为是什么坚果。
苏榛也没敢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叫做“洋辣子”的毛毛虫幼虫过冬形态,外面那层所谓的“壳”,是虫子分泌出的一种特殊液体固化后的产物,绝对的高蛋白、也是公认的害虫。
说实话苏榛摘的时候也尽量不去想它成虫后的样子,太可怕,那虫身上甚至有五彩缤纷的毛!
现代苏榛有一次露营的时候忘记把鞋子收进帐蓬,早上起来光脚一踩……
结果就是脚底被洋辣子身上的硬刺给蛰得又红又肿,最后还是去了医院才搞定。
于是此时的苏榛一边摘一边默念:这是害虫,我在为民除害、为民除害!
直到夕阳落山,四口人抱着盆盆罐罐、扛着番薯、拾的树枝木柴,乐呵呵的往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