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 / 2)
丽娘心里感慨最多。往年的白水村围猎窝棚区,等男丁们进山之后,女眷们只能窝在石屋里不敢出来,晚上也是早上睡下。
每日除了做饭、采摘,就只有眼巴巴的等、盼,哪像现在,这热火朝天的,可真好!
苏榛自是没想那么多,她提议,首先还是先做在山上那二十二家人的备餐,毕竟身子才是最重要的。
仍旧是做些好拿又顶饿的干粮。这次八只野鸡都是又肥又大的,肉比较多,苏榛决定全做了,烙成外皮酥脆、内馅鲜美多汁的鸡肉烧饼。
发面需要时间,就明天早上再包,今晚就只提前调馅儿。
丽娘跟李采力气大,负责摘鸡肉剁肉蓉。春娘刀功麻利,负责切胡芦菔、香菇榛蘑当配菜。
苏榛则跟山梅、舒娘一起洗了一麻袋的番薯,洗完后分成两堆。
一堆直接上锅蒸,另一堆则切成滚刀块儿。
舒娘问:“榛娘,这切了要炒菜?”
苏榛摇了摇头:“做倒甑红薯干。猎人们在山上风餐露宿的,吃的又全是干粮和大肉,容易燥结。把番薯三蒸三晾,出来的番薯干口感又甜又糯又香又有嚼劲儿,最重要的是它还利消化。”
舒娘听得认真,默默认下,“但要三蒸三晒的,一日做不完吧?”
苏榛:“只靠每日那点儿太阳,那起码四、五天。但咱可以用烘的,不止在窝棚的火炉烘。我想过了,贮木场面包窖每次用了都还有余温,那点儿余温也是咱花钱买柴得的,不能浪费了,用来烘番薯刚刚好。所以最快的话,这点儿番薯有个一两日就能做完,刚好能等到他们回来休整的时候拿。”
“对,这法子好!”舒娘一边听一边已经开始做了,并念叨着:“烧一次窖咱可是得花五十文呢,榛娘,你再想想还能干啥,得把那五十文全赚回来。”
正在剁鸡蓉的李采听到了,提议:“娘,总租人家的窖又贵又远,也不是回事儿啊,要不,咱自己搭一个?就是得花些时日晾,估计最少也得个五、六天。”
苏榛一听:“我本来想等大江哥回来请他帮着搭的,李采,你也会?”
舒娘:“他会!对啊我怎么把这事儿忘了。但时间上来得及吗?五、六天的话,也太久了点儿。”
苏榛一想,也是,光是晾晒都得个五、六天,整个围猎期不过也就余下十日左右了。便打消了在山上搭窖的念头,却还是跟李采说,请他下山了帮萧家做。
舒娘:“那当然成,李采,窖就交给你了,具体做个啥形状,你仔细问苏姐姐。”
苏榛心中高兴,立刻又开始夸夸模式。夸舒娘教子有方,夸李采小小年纪能上山打猎、能下河捞鱼,还能搭炕做窖,真是个好少年!
总之情绪价值提供的足足的,美得李采恨不得鸡蓉都不剁了,直接下山去萧家和黄泥去……
窖的事儿才聊得告一段落,那头丽娘小组的菜和肉也都切好了。
丽娘扭头问:“榛娘,菜肉都切好了,你来调味儿吧!”
“哎,来啦。”
苏榛擦干净手,亲自调馅儿。她也注意到每次涉及到调味环节,所有人都会默默的背对她,以示绝不偷看偷学。
苏榛倒也没点破,毕竟她确实也要靠这些特制粉末赚一阵子钱的。
烙这种鸡肉烧饼,先就得给鸡去腥。她便撒了些酒、酱油和盐把鸡肉腌上。
这坛酒还是在山下花六十文买的那坛,眼瞧着用得飞快,好在明天白老汉就能给补上。她也知道这么用酒把成本都拉得高了,但为了保证口味,也是省不得的。
等鸡肉入味的功夫,苏榛热锅凉油,先入了姜末葱花爆香,随即便把腌好的野鸡肉一并入锅小火翻炒,再加入那些个切好的菜丁儿,炒得炊了就加酱油等调料。
一会儿功夫又是香飘四溢,烧饼馅儿料就成了,李采过来把一整锅的料单独盛进盆子,跟丽娘两人抬去石屋放着,明早再做。
同步的,舒娘跟山梅又多架了一堆篝火,把番薯的滚刀块儿放瓦甑里蒸上了。
也不用太久,一刻钟就拿下来,也放石屋摊着晾,明早再拿到日头底下晒。
全部做完,李采就负责打扫“战场”,然后自己回木屋睡下便是。
山梅也把石屋里的黄泥炉子燃起了,女眷们进去的时候已经很暖了,便先分别洗漱了,又坐一起点着油灯赶制苏榛四人明天的“制服”。
其实就是围裙。
因为苏榛说,哪怕里头衣裙不同,外头也尽量统一色系款式,这样会给客人一种“专业”感。
舒娘听不懂,但想像了一下那个画面,应该是好看的。
围裙直接拿纯色帆布缝,耐油耐脏,且有笔挺质感。
苏榛先拿炭笔在纸上画了款式,围裙就做背带式,同时每人还配一条同材质的三角发巾。
这也不是她发明的,现代的咖啡厅常见,又时尚又减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