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2)
叶氏笑了,打趣苏榛:“刚才谁说谨哥儿是散财童子来着?”
“是啊,谁说的,不是我吧。”苏榛耍赖式撒娇,把叶氏轻推出了屋。
谨哥儿一听去符秀才家,又嚷嚷着要跟着一起,苏榛便帮他把棉袄皮帽裹严实了。
东西都放木橇车上,叶氏一手拖车、一手领着肉球儿一样的谨哥儿走了。
到了符家,叶氏说明了来意,符秀才自是感激涕零。
莫说专门还给他拿了吃食跟炭。就是那三百文也能买上十五斗的白米,哪怕日日都吃,也足够他跟娘子三个月的量,能挺过这一冬。
这么一通消耗,萧家存银还余八两二钱零六十六文,不多也不少。
吃过晚食,残阳如血,缓缓西沉。
苏榛想消消食,溜达着出了门,站远了些,目光悠悠地落在房前屋后。
明明仍旧是那旧旧的土房,但却又跟刚来的时候皆然不同了。
房前,夯实的泥土地面平整而开阔。一旁的多层晾晒木架上,晒着野味跟干菜。
为了散散厨气烟气,主屋的门开了半扇。
叶氏坐在门旁,借着最后一抹余晖,仔细地缝补着萧容狩猎时划破的衣裳。手中的针线上下穿梭,眼神专注。
寒酥正将桌上的碗筷一一收齐,再放到灶上才烧温的水里清洗,些许油腻,他却毫不在意。
谨哥儿站在板凳上,拿着干净帕子擦桌子,把洒落在上面的汤汁、饭粒都清理干净。
饭粒也不扔,包在桦皮里,据说是囤起来晒干。等囤得多了,拿给乔家的鸡吃。也是乔家大宝二宝要的,这俩宝,不愧是乔家三房人,啥都往家里划拉。
但反正就这么点儿东西,又是谨哥儿的小伙伴,只要谨哥儿乐意,萧家跟苏榛都不会拦。
冰屋里,萧容正在归置柴薪。有的是他跟寒酥进山砍的,有些是叶氏领着娃娃们去林子里捡的。
一根根粗细不一的柴木,在黄昏的光影里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是这漫漫寒冬里温暖的依靠。
而冰屋的另外半壁,则是层层叠叠堆到冰屋顶的蜂窝煤,足够家里一冬之用。架子最上层还摆着弓箭、*猎叉、鱼网等物件儿。
另一间大点儿的冰屋,里面全是这次围猎的收获,塞得满满当当,等待着日后慢慢取用。
苏榛转身,又抬眼望向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
整座山顶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铺展在每一处山岩、每一棵树木之上,肃穆而宁静。
她望着这一切,仿若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
她越来越喜欢长虚山的生活,若可以,她也愿守着这一方小院,安然度过岁岁、年年。
萧家才收拾利索,李家奶奶跟舒娘便来窜门儿了。
整个围猎期,李家奶奶是常客,几乎是天天带着针线活儿来萧家做。也帮叶氏带带孩子、做做饭。
一是她在家也无聊,闲不住。二来也是因为喜欢叶氏跟苏榛的禀性,熟门熟路常来常往。
而今日来,先跟萧家两父子打好招呼,他俩就该干啥干啥去了。
叶氏招呼着女眷们进了房,坐上热炕。
苏榛也赶紧沏茶送水拿糖果,乖巧的谨哥儿立刻粘乎上了李家奶奶,直接稚声稚气地搂着人家喊“李奶奶我想你了”,可把老太太稀罕得够呛。
又稍微寒喧了几句,李家奶奶便一手搂着谨哥儿,一手从怀里掏出个布袋子,搁在了炕桌上,声音也是中气十足:“卿娘、榛娘,我家闲钱都拿出去收皮子了,眼下就只剩这些,一共二十两,你们点点。”
苏榛和叶氏面面相觑,很是惊讶。
苏榛赶紧把钱袋子推回去:“李奶奶,您这是啥意思?”
舒娘笑呵呵的解释:“听寒酥兄弟说,你家为了准备进城摆摊儿的事儿,把银子都花得差不多了。那即然我们李家入了三股,就不能啥都坐着干等,自己不出力。这些银子刨开我家占的三股,其它的就算俺家借你的,也不要利钱,你们收下,也能多买些菜不是?”
“那怎么成!这可不是小数目,先不管入了多少股,借银子也没有不收利钱的道理啊。”苏榛立刻就拒绝了:“一码归一码,我家虽然没什么银子,但也不能占别人便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