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1 / 2)

苏榛笑着打趣春娘:“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是春娘姐姐可不得了,这就有了当东家的思维了呢。”

这倒也不是苏榛的客气话,萧家人少,若是连蜂窝煤都得自己做,没累死也累趴了。分包出去最好!

第96章

萧容也这么想,但成本价拿人家煤肯定是不妥,他直接说还是要加付手工钱。

乔大江跟春娘刚想推脱,苏榛拦下:“我家里是萧伯跟伯娘说了算,长辈定的事儿不能改的。”

短短一句话,把所有人的里子、面子都顾到了。所有人心里都听得暖暖的、挑不出毛病,喜滋滋的。

但喜归喜,帐还是要提前算好,定价方面的门道乔大江跟春娘都不懂,这就又要请苏榛帮忙了。

苏榛心算一通。一边算,一边跟乔家两口子说着:“做蜂窝煤卖的话,成本里头最贵的就是炭罄,你俩下山别去铺子买,辛苦一点儿直接去煤窖谈。

铺子里最便宜的碎罄是八十文一秤,煤窖起码还能再少个五到十文,咱就先按少五文算。

一秤罄、再加上其它的木屑、石灰粉之类的,可以做直径为三寸大小的蜂窝煤十二枚。

也就是说,每枚的材料成本就是七文上下。

你俩、再加上小树也能帮些忙的话,每日至少可以做五百枚左右。

但库存也不能太多,一是因为没那么多的场地、眼下天寒地冻的,也不可能日日都能晾晒出这么大的量。所以,就按每七日能出一千枚算吧,最保守的估计了。”

苏榛说了一半儿,乔家两口子已经快听晕了。还是春娘稍微识数一些,问卖价是不是在成本上加几文就行。

苏榛摇了摇头:“不能那么算。原材料成本之外,主要还要考虑人工费用和时间成本。换句话说,就算你们不做蜂窝煤,也能做其它营生呀。相比之下,做蜂窝煤得是最优选,这买卖才值当一做。

方才算的原料成本都是在理想状况下,但肯定还会有损耗。粉碎、搅拌、成型、干燥,每个环节都得损一点儿,这笔钱也要加进去。

另外,还得有运输成本。

若做得多,包骡车的费用可以按月租,载重的话,天气好的时候一趟拉个两百枚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储存场地,你们分了家,住哪儿?没院子的话,就得像我家一样搭暖棚晾,这又是一笔银子。晾还不能直接搁地上,要打架子,也可以用咱们做的防潮垫。”

苏榛一口气说完,全体晕了,连叶氏跟萧容都头疼。

叶氏却愈发的心疼苏榛,她之前以为做吃食买卖就是做了多少、加些钱卖了就成。却没想到苏榛要考虑的事情会这么多、这么细致。

操持一大家子的生计得多不容易?

春娘头疼的不行,索性直接问:“榛娘,你就告诉我,一枚我卖多少钱!”

苏榛便又是一通计算,最后才认真给了参考意见:“原材料成本的话,每枚要七文。如果再加上人工、运力、储存成本,每枚十文。卖价的话,我的建议是比石炭便宜一文,就是是每枚十二文。每卖出一枚,你俩净赚两文。”

春娘眼睛一亮:“方才你说,天气好的话,我俩七日能做千枚?那岂不就是净赚二两,要是全卖了,一个月能净赚八两?”

苏榛笑着点头,“理论上是这些。至少三个月内是这些,但前提是卖得出去才行呀。”

乔大江也激动的眼睛都红了,“比石炭还便宜一文,卖得出去,肯定卖得出去!而且第一批哪怕卖得少,咱自家冬天也要用啊,不亏不亏。”

苏榛便拉起春娘的手,促侠的语气:“东家,你家的蜂窝煤,给我个进价如何?我先照顾你的生意。”

春娘看向乔大江,两人不约而同:“七文!”

也就是说只要原料成本了。

苏榛自然不会同意,人情归人情、买卖归买卖,想了想,说着:“这样吧,别收我运输成本了,我自己运。卖我每枚十文,大批量的就搁你家未来的仓库里,我需要的时候,自行去取。”

“八文!”乔家两口子不愿意赚苏榛的钱。

“就十文,不然我家就又自己做了。”萧容语气十分的不容拒绝。

“别争了,就十文吧。”苏榛又补充了句:“但是,如果我帮你卖的,每两块儿我收一文的提成!”

春娘刚想又说什么,直接被叶氏拍了一巴掌,“就这样吧,再聊下去天都要黑了,榛娘还要制黄油呢!”

“啊,对对,黄油!”苏榛跳了起来,她差点儿忘记了正事儿,可莫把牛乳都浪费了。

乔大江跟春娘两个索性就应了,一来想着快分家了,确实需要存不少银子才能活得下去。二来打定主意但凡萧家的事能帮就来帮,跟寒酥当亲兄弟处着。

大人们聊得热火朝天,没人留意冰屋里的一群娃娃还在热火朝天的忙活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