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 / 2)

尤其第一次吃到毛血旺的柳师傅,吃出一身的汗。直问这吃食可卖,等他收工回城的时候,想买了给家人也尝尝。

“卖啊,这本就是我家年岁要进城卖的。但您若要,我单独给您做了便是,冷冻着打包带走,能放好几天。且有两种,一种是今晚这样的,里头有午餐肉,一份四斤卖三十五文;但若不要午餐肉,也会多加一些血旺、豆腐,也是四斤,只卖二十七文。”

这亦是苏榛在山上贮木场积累出的经验,不是所有人都舍得拿三十五文买吃食,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午餐肉的口感。

柳师傅比其它三个小工匠收入高,三十五文一份稍琢磨一下就买了。另外三个商量了一会儿,决定三人合买一份三十五文的、一份二十七文的。苏榛笑意吟吟的记下了。

吃完晚食,消了食儿之后,泥瓦匠跟萧家父子、乔大江,为了赶工期,又点着篝火忙到了半夜,才各自洗漱了睡去。

长虚山的风在山坳间肆意呼啸,抽打着萧家小院儿。

但烟囱悠悠冒着青烟,倔强地证明了屋内暖意融融,足以抵御冰天雪地的死寂。

春娘今晚跟叶氏、苏榛,以及两个娃睡一个火炕,挤是挤了点儿,但热闹。尤其也没人睡,都在忙活搬家的事儿。

两个小娃此刻就是两只精力充沛的小兽,叽叽喳喳的。谨哥儿脑袋上一撮头发竖着,脸蛋被屋内热气烘得红扑扑,眼睛里闪烁着气乎乎的光。

他是听说了大宝二宝告密的事儿,身为苏屯子,决定打明儿开始再也不理那俩!

苏榛竖着耳朵听了会儿,不外乎是两个小娃商量如何“报仇”。比如那树下挖个浅浅的坑,再铺上些雪伪装好,保准大宝二宝一跑过去,脚就陷进去,摔个屁股墩儿之类的。

总之都是些孩子气的招儿,苏榛就当没听到了。孩子们的事儿,让他们自己解决去。

大人们有大人们要操心的,比如乔家新屋估计啥都缺。

同是一穷二白搬过家的,苏榛跟叶氏自然深知春娘当下困境,先是盘点自家闲置却实用的物什。

苏榛翻腾出一些棉布,碎皮子,先借给春娘,虽非绫罗绸缎,却保暖耐脏,助他们抵御山间寒湿长夜。

叶氏又搜罗出些木头碗瓢盆,补齐春娘家残破炊具,将就用到买新的。以及又收了一筐的干柴、几块蜂窝煤,一并放到木橇上。

另外,乔家两口子出来得急,米面粮油都只带了一点儿。菜肉也都没有,就全部先从萧家拿,起码能应个三、五日的急。

但春娘是不肯白拿的,按市价买。穷也穷得有骨气,叶氏没跟她争,就按她买的量收了一百文。

苏榛又瞧到乔氏夫妇连菜刀都没分到一柄……心中那口恶气散不出,又不能再当着春娘的面发作,只能喊苏屯长过来,给了他六十文,让他明天早上起来了带着小树跑一趟,去村里铁匠家买把菜刀。

一码归一码,这是萧家跟她送春娘的乔迁礼物,春娘必须收下。

大概收拾得差不多了,娃们先去见了周公。

三个女眷各自洗漱了也上了炕,可谈兴不减,从山林轶事聊到家长里短,笑声、哽咽声,安慰声终是透过木窗棂,飘进山林深处,融入浓浓夜色之中……

第二日清晨,暖阳似是憋了一夜的劲儿,“哗啦”一下把金光捶进山坳中的萧家小院。

忙忙活活的早食过后,又陆续来了一些猎户家的,都是乔大江这么多年交下的朋友。

有的扛着木柴,说是冬日雪大,怕乔大江柴火不够用;

有的拎着几捆自家编的竹篓,想着搬家正缺物件,能派上用场。

也有的拿着几枚鸡蛋、几块肉、几把菜,几碗米。众人一进院,七嘴八舌寒暄,嗓门一个比一个大。

叫嚷、笑声、器物碰撞、孩子的撒欢声、泥瓦匠们的开工声……

直至乔里正来了。

乔里正身着一袭藏青棉袄,虽已洗得微微泛白,可打理得极为齐整。

稳步迈进院子,刚一到,喧闹的小院儿有了片刻安静,众人也知道乔里正的为难,都迎上前来一一打招呼。

乔里正看向乔大江跟春娘、小树,神色复杂。

乔大江也赶紧迎上前:“爹,您来了。”

乔里正开口想嘱咐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只觉得说什么也没用。

环顾四周,又低头瞧了瞧大江两口子昨天离家时、带着平平的两木橇东西,眼下已经堆成了小山的模样,显然都是大伙儿的帮衬。

眼中的心疼及感谢愈发的浓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