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1 / 2)

一是驱邪防虫,二是驱阴祛湿。

再把门窗都敞开,风一灌进来、片刻就没污浊怪味儿了,只余艾烟香。

乔大江赶紧去检查了一下炕洞炉头,把里头的枯枝烂叶、灰尘碎块儿全部通开,再填了干草干柴点燃,好让这屋子尽快的暖和起来。

屋里还有张木桌,腿断了半截,拿石头歪斜支着;周边几条木凳,榫卯松动,坐上去便吱呀乱响;

仅一间屋子,自然也不会有单独的灶间了,灶台就在角落,熏得漆黑。

苏榛一眼就能看完这些破烂东西,喉咙似被哽住,诸多怜惜之语在舌尖打转,却又强咽下肚。

乔家两口子生性坚韧,已然视此屋为新生活开端,她不能流露同情伤其自尊。

多说没用,男丁们有的已经上了屋顶察缺补漏、有的在外头劈柴挑水、有的跟着柳师傅量地坡、测土质。

正都忙活着,李家舒娘、赵家丽娘,杜家清娘,甚至符秀才跟狗坨子都拎着东西陆续来了一趟。

舒娘给拎来一篮子鸡蛋、一只山鸡、一大捆柴、一筐的碎布头碎皮条儿;丽娘送来一筐干菇、两只野兔子;清娘送来一篮子番薯;

符秀才家里困难,米面虽没有,但送来一副草编门帘,刚好能用来挡大门的缝儿。

狗坨子跟其他几个猎户送的是野兔、狍子腿、干柴等物。

乔大江跟春娘在村里的好人缘这就显现了,连苏榛都忍不住的羡慕。

其他人送了东西,帮着做了些活儿就走了,舒娘跟丽娘自是不会走,毕竟在山上建立了那么深的“革命情谊”。

女眷们跟春娘一起挽袖子干工。抹布是从萧家拿的,扫帚是春娘寻来一把干茅草捆扎紧实就成。

屋小,活儿就好干。

房梁掸去蛛网灰尘,土墙壁抹净污渍,地面反复洗扫,旮旯缝隙也不放过,边边角角都清理到位,寓意过往晦涩晦气一扫而空。

其他人本来埋头苦干,又见到苏榛拿着湿抹布一边擦,一边默默在说些着什么。

心中好奇,丽娘便问:“榛娘,你大点儿声儿,念叨啥呢?”

苏榛念叨的东西是她潜意识里的词儿,毕竟她在现代的时候,从小都在棺材铺的耳濡目染,吉祥话是背过不少的。

甚至新家入住时还有一些比如“净宅咒”之类的。

萧家新家入住的时候她也如此念叨过*。

此刻被丽娘问了,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家学”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但也不必藏,反正吉祥话多说多好,便笑着一边继续擦东西,一边提高了些声音说:“踏入此门扉,晦气皆散去,祥瑞速速归。土坯藏新运,梁木聚福威,往后日月里,吉光把家围。”

一边说,一边轻扬了手中的湿帕子,代表着挥走屋内积郁的陈腐气息,借言语之力,求好运降临、阴霾消散。

大伙儿一听,干劲儿愈发的足了,乐呵呵的夸赞说得好说得好!

扫房梁跟土石缝的时候,苏榛带着春娘说:“墙缝避风患,椽头护梦甜。”

扫火炕的灰时是:“榻上眠好梦,桌前满羹汤。今入此寒舍,他日焕华堂。”

擦灶台:“灶台烟火旺,仓廪谷粟香。”

最后擦那破桌子,苏榛带着春娘大声祈愿:“寒门出才俊,困路变通联。今朝根基立,愿乔家小树,明日耀山川。”

两个娘子声音清脆、愉快,传至外头、屋顶,让外头干活儿的人听着都忍不住在嘴角挂上了笑。

明明是个破败的屋子,只要人气足、人心齐,便能在寒苦冬日里焐出融融暖意。

另外几个猎人们也纷纷问寒酥,苏娘子咋会这么多的吉祥话。等空了,若是他们家中也有啥起锅起灶翻新的事儿,能不能也教他们念叨一些。

寒酥虽不会贸然替苏榛就答应了,但也笑着回应定会一问,且他也相信榛娘定会帮的。

屋子打扫得清爽了,舒娘还取出一幅绣着梅枝的棉布帘。她本是给自家绣的,临出门儿的时候婆婆李氏塞给她的,让她带来给春娘新居添彩。

她也没理会春娘的推辞与不舍,直接将其挂在了窗前,即能遮挡漏进的寒风,又见梅枝傲雪绽于布上,给这黯淡屋舍平添不少生机。

苏榛一见,喜欢得不得了,撒娇耍赖找舒娘也要一幅:“我不管,你不能这么偏心,我家都没有这么好看的窗帘!”

舒娘拿手指点着她额头:“你要窗帘不如要个肚兜儿,我给你绣个并蒂莲,你留着洞房的时候穿,外衣一脱,里头耸着……啧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