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1 / 2)

缸里的水也挑足了,寒酥还给做了好几个冰桶,明天就能冻实。

苏榛又在屋里四角点上蜡烛,暖黄的光芒充盈屋内,寓意入住后前路敞亮、福泽不断。

家里没米缸,先将就用个木桶。眼下粮食不多,只有干货和谷物。

米是从萧家买的,足量倒进去,堆得满满当当、高出桶沿儿。苏榛又往里放了几枚红枣、铜钱。寓意食禄富足,财源广进。

还有一些大伙儿帮衬的肉类、干菜,都放进了寒酥给冻的“冰箱”里。

最后还得简单的拜神,家中没有神龛也没有祖宗牌位,乔大江便把桌子搬到了屋子外头,上面搁了坚果、糖块、肉饼之类的供品。

以及苏榛周到,还从萧家拿了一小壶黄酒。

众人也不知道暖居的拜神词该怎么说,目光全部望向苏榛。

苏榛便带着大江两口子焚香,郑重祈愿:“今燃此香,敬谢山川厚土。吾朋乔家,世代依林而生,赖山而存。

往昔在旧庐,山林馈赠不断。如今喜迁新宅,祈愿青山依旧垂怜。

也望家宅稳如磐石,烟火长续,岁岁共荣。”

说罢,将香稳稳插在土地上,又端起黄酒,倾洒于地。

乔大江带着春娘复而跪地,叩首三下,说了最简单的心愿:“望山神保佑,让咱家四季有柴烧,灶火常旺,锅里不愁吃食、家人健康、小树承福运长大、岁岁平安。”

山风渐起,青烟随着雪沫子悠悠飘散,似天地已悄然收下这份祈愿……

落日后的寒气,开始在这山坳间横冲直撞,裹挟着凛冽霜风,吹得外头树枝狂舞。

大伙儿挤进小屋再商议暖房的事宜。泥坯墙上新糊的麻纸透着微黄光晕,抵御着外头彻骨寒意。

今天这分家分得突然,乔大江跟春娘本来要做一顿暖居饭,感谢一下前来帮忙的诸位好友。

但米面粮本就只是临时从萧家买的,量少,若真是放开做一顿,怕是乔家三口人口粮立马就见底。

大伙儿便都提议暖房饭过几日再吃,反正熟人熟事的,不差这点儿礼节。

乔家两口子想想也是,毕竟眼下连菜都是大伙儿接济的,总不能让人家吃的全是自己拿来的东西。

索性便跟大伙商量个约定:元日宴的时候就由乔家办,也兼暖房宴,就在外头的坝子上吃。

苏榛也赞成,反正这是她来白水村的第一个元日,乔家不办萧家也会办,在哪儿热闹都是一样的。

便开心点头:“那我跟寒酥到时候提前些过来帮忙。另外你们两口子需要啥器具,就提前跟我们说。甭啥都买新的,买多了占地方,也没太大用处。”

春娘也正有此意,村里办大席亦都是如此,来吃席的各家扛个桌椅板凳、碗盘碟子凑一凑。便说回头细细商量了来。

寒酥一直安静的站在苏榛身旁。

虽说他衣着简单,但一身贵气丝毫没有被流放岁月的霜雪掩埋,举手投足间仍会透出难以磨灭的矜贵。

即便都是站着,他亦是身姿如松的那人。

在场的人都在说,可在他耳畔唯榛娘轻言细语最为清晰,宛如山间清泉。

榛娘认真的模样,仿若在筹备一场至关重要的盛事。时而眉梢轻扬,因想出个好主意而眼含笑意;

时而轻咬下唇,纠结于某个琐碎细节。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似灵动画笔,在寒酥的心间反复勾勒。

往昔日子竟觉恍如隔世。眼前这般寻常陋室,榛娘不过与友人闲话日常,却有着让他沉溺其中的力道。

仿若只要守在此处,余生便能被静谧填满,再无凄风苦雨。

寒酥便想只守着榛娘,无论在哪里、无论以何身份,伴她岁岁寒冬、年年暖春,永不离场。

待天擦黑了,众人各自散去。

出门才发现雪也不知何时簌簌而下,纷纷扬扬的。

苏榛与寒酥并肩归家,踩着积雪绵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苏榛瞧着雪意,眸光灵动,忽然侧首笑着打趣:“雪的雅称就是‘寒酥’,多妙,可惜寒了点儿,像你似的,见人就冷!”

寒酥闻言抬眸,长睫覆上薄薄雪晶,恰似霜花绽于墨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