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大宝也只好追了上去:“二宝,你等等我,咱回去认个错,往后还能一块儿玩,一起吃萧家炖的肉。咱家吃的一点儿都不好啊!”

边跑边气喘吁吁地喊,脚下一个不稳,“啪嗒”摔了个狗啃泥,手掌、膝盖都磕破了皮,可咬咬牙,立马爬起来接着追。

苏榛将乔家兄弟这场闹剧尽收眼底——大宝的气急败坏、二宝的负气出走,还有大宝那慌里慌张的追赶,无一遗漏。

这这毕竟是乔家的事儿,既已告一段落,便暂且搁在脑后。

直到叶氏从灶间出来喊:“吃——午——食——啦!”

午食是在天幕帐底下吃的。

昨晚那么大的雪,算是给天幕做了次实地质检。

几角是用粗绳系在周围粗壮的树干上,绳索已经更紧了,显然是昨夜风雪拉扯的明证。

天幕杆旁边的积雪堆积,化了又上冻,成了天然的屏障,让根基愈发牢固。

帐篷布也是苏榛亲自处理的,最厚的帆布刷了两层的桐油,未被积雪压垮,也未被寒风撕裂,足见妥当。

棚子中央置了炭火盆,火苗舔舐着盆沿,通红的炭火不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暖烘烘的热气呈环状弥漫开来,让棚内的温度迅速攀升。

众人围坐于蛋卷桌周遭,身上的寒意一点点抽离。忙活了一上午,早已饥肠辘辘。

几大盆酸菜炖猪大骨稳稳搁在蛋卷桌上,厚实的陶盆边缘还氤氲着腾腾热气。

盆里,色泽诱人的猪大骨炖煮得软烂脱骨,丝丝缕缕的嫩肉在汤汁里若隐若现,轻轻一扯便能分离下来;

酸菜保留着那股酸香馥郁的劲儿,吸饱了猪骨的醇厚肉香与浓郁汤汁,愈发显得诱人。

最是点睛之笔的,当属叶氏还搁了好几勺“就酱”,褐红透亮,裹挟着酸菜的酸、猪骨的鲜,香气霸道得很,丝丝缕缕飘散出去,直钻众人鼻腔,惹得肚子里的馋虫瞬间闹腾起来。

白面馒头也是码放得整整齐齐,个个蓬松柔软,麦香混合着淡淡的甜意。

众人还未动筷,喉间便不自觉滚动吞咽着口水。

急性子的小顺率先伸手,抓起一个馒头从中间掰开,热气腾腾涌出,也顾不上烫手,狠狠蘸了一大勺汤汁,饱满的馒头瞬间被染成诱人的酱色。

迫不及待咬上一大口,软糯的馒头裹挟着鲜香浓稠的汤汁,小顺吃得双眼放光,腮帮子鼓鼓囊囊,含糊不清嘟囔:“这也太香了!”

一旁的工匠们也不客气了,纷纷捞起硕大的猪大骨。那肉入口即化,鲜嫩多汁,混着酸菜与酱料一同吃下去,满足感从舌尖一路蔓延至全身。

柳师傅忍不住砸吧砸吧嘴:“忙活大半辈子,就没吃过这么香的炖骨头,今个这一顿能顶平日里好几顿嘞!”

萧容手一挥,“敞开了吃,管饱的!”

其实哪用主家相让,泥瓦匠们本就不是客套的性子,娃们们更是吃得毫无形象,小脸沾满汤汁,小手油渍麻花,时不时为争抢一块软糯的猪骨嬉笑打闹一番。

席间唯有符秀才吃得斯文,但碗里也被叶氏挟了不少的肉和菜,一张瘦黄的脸也终于吃出了些许红气。

一餐饭又是宾主尽欢,略休息了一下,消了食便又各自开工。

苏榛跟符秀才都加入到面包窑的建造中,想着最好今天就能搭完。

而窑体下头的地,已经挖出了深度足有九寸多的圆坑,边缘也让萧容跟寒酥两个平整得笔直顺滑,坑底还均匀铺了碎石,夯实奠基,以防窑体下沉。

下午便是砌砖,几人里面唯有萧容算是略熟些泥瓦手艺,好在柳师傅承主家的情、时不时的过来瞄上几眼,见到差错便会提醒。

于是几人虽说手法生疏、但格外认真,每块耐火砖都在手中摩挲、比对,蘸水湿润边角利于贴合。

第108章

砌第一层砖时,苏榛负责紧盯水平仪,保证砖面齐平,稍有偏差便返工重砌;

符秀才更是心细到大概有强迫症的程度,砖缝都控制得几乎不见,再用小抹刀仔细填入耐火泥,压实填平,给窑体做了精细的“勾缝”。

随着层数攀升,寒酥搬来简易木梯,站在上头作业,每砌三层,柳师傅就主动过来拿吊线锤检测垂直度,确保窑壁笔直,歪了一丝都不行。

人手充足、又有“专家”辅助,不过两个时辰的忙碌,圆形窑壁初见雏形。

唯剩最后一步穹顶搭建是难点,也必须请柳师傅亲自出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