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2 / 2)
太甜,也不让他们吃得太多,免得腻到了胃口就吃不下正经饭了。
因今日是首次使用面包窖,预热时间就得长一些。
炒完豆沙,苏榛便去仓库选了山胡桃木的枝子塞进窖炉里点燃。
这种枝子燃烧的时候会有浓郁的坚果香气,热量还高,尤其面包里有甜馅儿的话,还能让面包表皮焦糖化,看着更诱人。
等火苗稳定了,叶氏上午和的面团儿也发酵好了,苏榛进去跟她一起制。
制两种,一种甜口馅儿、一种咸口馅儿。
叶氏因经常跟着苏榛制面食,她手又巧,眼下做这些已经很流畅了。
俩人一起把面团分成小块儿,每块儿约摸近二两。
叶氏随后用擀面杖擀成面饼,再拿小勺舀起一勺红豆沙,置在面饼中央,手指灵动、三下两下将面饼边缘慢慢捏合起来,豆沙就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其中了。
她捏一个、苏榛就造型一个。
先做花朵造型的,用小刀在边缘处均匀地切出几个小瓣,就像花瓣的形状。
再将每一片“花瓣”轻轻捏起、扭转,一朵栩栩如生的面包花朵就成了。
甜口的做了二十五个之后,便做咸口的。
咸口直接用的肉沫“就酱”,又再切了些寒葱碎拌进去就成。
第117章
这批是要捏成可爱的动物造型。
先把包好馅料的面团搓成一个长条,然后揪下一小团面团,搓成圆球,安放在长条的一端作为脑袋。
再用一些面团捏出耳朵、尾巴等形状,轻轻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比如做小兔子造型,就捏出长长的耳朵,用筷子在脑袋上点出两个小坑当作眼睛;
若是小松鼠造型,就把尾巴搓得细长一些。
叶氏一共和了十斤面粉,甜口咸口加一起,一共制了五十个面包出来,咸口的上头还洒了一层白芝麻增香。
全部做好,便一一放在陶土制的烤盘上,端到外头送入窑中。
不多时,香甜的气息从窖门的缝隙中悄悄溢出,那“杀伤力”简直无敌。
屋外,年纪小最的泥瓦匠最先停下手中的活儿,咽了咽口水:“这是啥味儿,咋恁香?”
随后连柳师傅都忍不住直起身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但也叮嘱小匠人:“没出息,那是东家做买卖用的,你别眼巴巴盯着。”
小匠人虽应了一声,可目光仍时不时飘向面包窖的方向,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起来,忍不住又问:“师傅,要不……咱一会儿买几个尝尝?”
小匠人问着,眼神中满是期待,但他身上是没银子的,工钱全在师傅那里。
其实小匠人不说,柳师傅也是这么想的,但他毕竟是当师傅的,不能显得这么馋。
便假意板起脸,清了清嗓子:“就知道惦记着吃。你好好干!若是今儿活儿干得比平时麻利,收工后我便去同东家商量商量,看能否换几个来尝尝。”
小匠人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连忙点头道:“徒儿绝不偷懒。”
说罢,动作都快了七分,那股子急切劲儿仿佛只要把活干完,美味的小食就能立马入口。
柳师傅看着小匠人的模样,心中暗自好笑,同时也对那吃食的滋味越发期待起来。
这是面包窑的第一炉成品,苏榛跟叶氏便也格外关注些。
时下也没有闹钟,俩人就纯靠估计。
少顷,约摸一盏茶喝过又添了一回水的功夫了,香气便达到了巅峰。苏榛拿起一旁的厚布,小心翼翼地打开窑门。
刹那间热浪汹涌而出。
甜口面包表面金黄酥脆得恰到好处,活像贴了一层金箔。
咸口面包也毫不逊色,外皮的焦糖酱色,活脱脱像刚从老灶台上那口滋滋冒油的平底锅里盛出的糖炒栗子,油亮油亮的。
叶氏又拿筷子轻轻一按,外皮发出细微的“咔嚓”声,酥脆之感不言而喻,眉眼间尽是藏不住的笑意,回头跟苏榛说着:“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