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2 / 2)
这是展示咱们欢迎游人的态度。几位想想,一来是白川城那么大,也不见得所有游人都会为了省几十文钱,跑去集合地的;
二来,没去集合地的,咱们可以设置车马补助费。举例,比如每人补助五文或十文,每家补助设个上限,比如上限三十文。具体金额可以请帐房再算一下。其实无论五文还是十文,说直白一点,我们只是让出营业额的小利而已。”
项松有些担忧,“那会不会有人就图这免费车过来了,然后一文钱都没花就走了?”
柳嫣扑哧一笑,“按以往来购置鲜货的人来看,这样的人应该不多。”
苏榛也笑了:“就算有这样的人,又如何呢,起码给咱们的场子赚了人气。项大哥,在总预算本就不够的情况下,我们是值得试一试的。想想看,就算每人补助十文,千人的数量,每天也仅需十两银子,怕什么?”
项松恍然大悟,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嘴角上扬,乐呵呵地说道:“是哦,才十两!我就不信来了一千人,都一文钱不花!咱这免费接送,再加上点儿小补贴,就算有人想占便宜,也不可能人人都这样吧,总能招揽不少真心来游玩消费的。”
赵海岳手轻轻抚着胡须,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认可:“是这么个理儿,我同意。就冲这能给咱聚人气、揽生意的主意,也值得一试。”
盛重云在一旁静静听着,见大家意见一致,他自然也不会有意见,微微思索后,便开口敲定:“那这笔预算就暂定为一百两吧,后续要是情况有变,再做调整。”
而盛家来的几人相互交换了个眼神,更是心里对苏榛这“未来主母”愈发的赞赏。
区区百两,能想出能盘活生意、拉拢客源的妙招,既贴心地解决了游客路程上的难题,又巧妙地拿捏住了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不愧是能当家管事的料子。
苏榛倒没想到盛家人是如何看待她的,此刻她毕竟是*整个活动的“创意总监”,是智囊,满心都扑在生意筹划上,压根顾不上那些旁的心思。
直接清了清嗓子,继续说着:“接下来就进入大伙儿最喜欢的环节吧,咱们预估一下收入来源!毕竟,咱做这一摊子事儿,最终目的还是盈利,得心里有数才行。”
这下子,所有人眼睛都发光了……
苏榛详细解释:“这第一项呢,就是摊位租金。之前我去通泰牙行打听过,我也不知道这牙行哪来的自信,开口就是每摊每日收三百文、另还要二成的营业收入呢。”
这话说的,语气就颇有些“阴阳”了,眼神还似有若无的瞟了眼盛重云。
盛重云被这突如其来的一眼盯得心虚,脸上瞬间浮现出四个大大的问号,心里直喊冤:真的不关我事……
在座的其他人瞧着这场景,心里都憋着笑,可又顾及着场面,没好意思笑出声,只能一个个屏气敛息,静静听着。
苏榛继续说着:“这摊位归根结底可是兴盛湖的,所以我想,到底收多少合适,还得按几位东家的意见为准。咱们得商量出个既能让摊主接受,又能保证咱们盈利的价钱。”
项松一听这话,顿时面露难色,让他出把子力气、跑个腿啥的,肯定没问题,可一涉及到坐下来商议成本、利润这些精细事儿,他就头疼不已。索性心一横,直接把问题抛给柳嫣:“这我是真不懂,柳东家,您见多识广,觉得收多少合适?要不您给拿个主意?”
柳嫣见众人目光齐聚自己身上,也深知此事自己责无旁贷。她微微低头,沉思片刻,“以咱兴盛湖为例,不同地段的摊子,每日租金是十几文、到几十文不等;比如据我所知,靠近码头和官道的地方,人流量大、货物交易量大,摊位费可达近百文。那咱们的市集规划得这么好,收个五十至百文应是没问题。各位觉得呢?”
苏榛想了想:“或者可以这样,先把整个嘉年华的摊位图仔仔细细地绘制出来,按照地段的优劣来区分定价。人流最旺的那些核心地段,定每个摊位每日百文。
从这些核心区域往外,摊位费也依次下降,最低定为五十文。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优质地段的商业价值,又能照顾到那些手头不宽裕、经营小本生意的摊主,各取所需,大家觉得怎么样?”
其余人仔细盘算了番,都点头认可。至于摊位分成,东市那种要分两成肯定是狮子大开口。经商议,几家东家一致决定不收分成。
项松最为激动,“跟着我的都是些苦哈哈的渔家兄弟,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啥,咱收了摊位费,若还收分成,反正我是没脸跟兄弟们交待的。”
而柳嫣跟赵海岳毕竟也要在本地立足,不分成、说出去还能让他们威望大升;大伙儿便看向唯一的“外地人”苏榛。
苏榛亦有反对之理,毕竟她也承诺要带着白水村来摆摊的。
于是这项不分成的提议光速全票通过。
在座的人里,要说觉得遗憾的,可能唯有本次活动最大的金主爹爹——盛府。
毕竟出了这么多资金赞助,要是能从摊位租金这儿分成,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其实要是盛重云一个人作主,他心里觉得收半成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