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1 / 2)

那么就得雇佣个坐馆大夫,每日薪酬至少五百文,加上备用药材,预算共计十两;

花费第八大项:照明。

这笔费用不可小瞧,除了冰灯,场地所有区域都需要照明。油灯或是避风灯笼数量可观,需要大量的购买。

每日的灯油费也至少十两,灯笼得特制,起码三十两至五十两;

花费第九大项:不可预见备用支出。

至少预留二十两出来,应对天气、突发状况等意外。

几位东家一边商议这几项的开支,五位帐房就一边拿着算帐算,这九大项花费总数一共是七百至八百两之间。

当然,这是往多了算,实际有不少地方能节约一些。

金额一出来,兴盛湖的几位东家们不约而同松了口气,七、八百两而已,凑起来不算太难,毕竟要跟东市打擂台呢。

最后凑个整数,盛云公子占三成,也就是出资二百两;

之前监镇上报了府城,府衙及镇上一共给了一百两拔款,余下便由柳嫣、泰平镖局以及项松三家出资,每家出一百三十两。

苏榛没银子,只占“技术股”,分红也仅占一成。

其实关于她只占一成这事儿,项松跟柳嫣都替她可惜,私下想借银子给她,让她也能占个起码二成股份的。

盛重云自不必说,区区一百多两,送给榛娘又如何?

偏偏苏榛谁的“情”都不肯要。

在商言商,她倒不会说只想要个“高风亮节”的名声、也不是非要所谓的争口气。

实在是因为但凡盛重云的银子进的不是公帐、而是她私人名下,那瞧着吧,萧家人今后出门儿说都说不清。

第138章

她不在乎旁人眼光,但她不能让重名誉的萧家人背上“吃义女软饭”的名号抬不起头。

更何况她只是“创意总监”,只管出方案,大部分具体的活儿都是人家兴盛湖的几个盯着的。

她拿一成,也知足。

反倒是柳嫣没吭声,眉头轻锁。

苏榛问:“柳姐姐,可是还想到了什么?”

柳嫣也不藏着掖着,爽快地说:“咱们打算跟东市较较劲、打打擂台,自然有自己的优势,不过短板也明摆着。最显眼的一个弱项就是路程,游人们大老远跑过来,路上差不多得花一个时辰。要是玩得晚了些,回城都来不及,那就只能在兴盛湖住一晚。这么一算,成本可就高了不少。这对咱们招揽游人,绝对是个大难题。”

苏榛点头认可:“我心里倒有个主意,不过单靠一家,肯定是办不成事儿的。”

赵海岳性子直,说话也快:“苏娘子,有啥想法不妨直说。”

苏榛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其实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等游人多起来了,咱们在座的人都受益。我想着,要不要合伙雇些专门的车马,在白川府城和这儿往返跑,免费接送游人。这样一来,既能解决游人的路程困扰,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人来玩。”

“免费?”项松怔了下,“平时白川府的人来咱们这儿采买年货,车马费至少得三五十文呢。”

苏榛郑重点头:“重点就是免费。想想看,即便游人去城里的东市,通常车马费也得花个几文的。而市集期间来咱们这儿有专车在指定地点等候,甚至还免费了。想想看,游人心理的角度,会觉得光是坐趟车都赚了三十文。有这三十文,能多买多少条鱼呢。”

“可是咱们也请不起那么多的车马啊。”赵海岳问着。

苏榛摇了摇头,“咱们不是按游人数量去雇足车马,只需在闹市区定个集合地,比如可以雇十辆甚至二十辆的驴车,立个显眼的牌子,写上‘兴盛湖免费专车”。

然后每日固定时间发车,比如往返二十趟的班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