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2 / 2)

斐熙又问:“羽毛呢?可要卖?”

苏榛摇了摇头:“这次不卖,我们收着做东西用。”

斐熙:“成,那就只说血旺。眼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拉去城中的酒楼,收购价倒是不高,眼下这季价顶多十五文一斤。二是跟草市的肉贩子、屠户家谈谈,把血旺给他们,不要现银,直接拿鲜肉换。两斤血旺换一斤鲜猪肉的话,能得肉六、七十斤吧。这两种渠道我都有现成的,就看苏娘子属意哪个。但相对而言,卖给酒楼是能多赚个百八十文的。”

符秀才想了想,“百八十文也不错,起码把驴车的脚程钱能省出来。”

斐熙也是这么个意思,但苏榛沉默了会儿,却摇了摇头:“两种都去谈,但这次以屠户为主。”

斐熙:“苏娘子可是嫌弃酒楼给的少?要不我再去多问几家,兴许——”

苏榛轻声打断:“多些、少些,以眼前的血旺产量来看、不过是得了二两还是得了三两的差距,不必看重这些。我之所以先考虑第二个方案,一是因为屠户本就有宰杀跟清理的技术跟法子了,若嘉年华期间靠山村的人不做了、屠户立刻能顶上。再者说了,别看这草市买卖规模小,可屠户经验老到、人脉也广。食材打哪儿来的也都清楚。白水村搭伙干,买东西的路子也能拓得更宽,甚至于卖野味儿也多了条了渠道。当然,酒楼往后也要谈,只不过这次时间太紧张,先做最紧迫的规划。”

斐熙跟符秀才都是机灵的,一听苏榛说完就也领悟到更深一层。

也对,眼下家禽的采购全依仗靠山村,万一有什么变动、人家不做了,整个嘉年华的买卖立刻像瘸了条腿似的。

还是苏娘子考虑周到、眼光长远。

总之,三人整整讨论了一个下午,斐熙毕竟是金牌牙侩,从他的视角又给出不少对于苏榛来说极其重要的数据参考。

比如每种食材进多少量、去哪里有更好更便宜的、还根据东市的年岁市集预估嘉年华的人流量。

甚至在摊位布置方面,比如连布幔和灯笼成本竟也帮着减了不少,因他竟有买二手布料的地儿。

人脉这块自不必说了,斐熙明儿就回城,扩大客源以及原料供应去。

而他为苏榛解决的第二大问题、甚至这问题是苏榛自己都没有考虑过的:让白水村美食组,趁着嘉年华的大好机会、加入白川府食饭行。

第166章

所谓”食饭行“,是类似于现代的“餐饮协会”之类的民间行会组织。

苏榛原主记忆里并不知这个概念,而萧容也只是听过、不熟悉。

斐熙就简单给二人介绍了一番,虽说嘉年华里所有的摊主会由兴盛湖统一去“团行”登记,就相当于统一办了个摆摊许可证,但白水村毕竟不同于其它零散摊贩。

先就是白水村摊位多、统一规置,这就相当于是嘉年华里的大买卖了。

为了确保不被眼红的人搅和,最好还是单独提前入个行会。好处是一旦在嘉年华上成功了,可以通过食饭行争取到其它正规市场、繁华地段摆摊的机会。

苏榛心念一动,“就是说,位置不止局限于东市或草市?”

斐熙点点头:“正是如此。而且食饭行里可不止有摊主或是酒楼,还会有不少的行商、坐贾,以及跟我一样的牙人。行首会组织成员定期集议,互通有无。打个比方,往后您再需要买牛乳,那可就不止我一个人能帮您了。在行会里招呼一声,兴许明儿就给您运家里来。并且眼下更为重要的是,在嘉年华上若因吃食问题有了纠纷,说难听些,比如有人见您家赚了银子眼红了,想栽赃或是想闹事,那得罪的可就不单单是您家或者白水村,凡事会有行会出面去谈。”

萧容跟苏榛对视一眼,心领神会。

萧容思索片刻,点了点头,“这倒是可行的。但却不知这食饭行是怎么加入的?定也是要缴纳银两的吧?”

斐熙:“若是一般想加入,至少这摊子得开张了三个月以上,还得再找城里大户人家或大牙行做保。但若您家要入,就包在我身上,无论是文书还是跑腿儿,我都熟。保管您家在嘉年华开幕之前拿到书契。至于费用,每三月为一期,依正月、四月、七月、十月之期纳费。我寻思着如果白水村不租门面,就只摆摊儿,不超过十摊位的话,一共顶多交个二两、三两足矣。”

这钱数若是没有嘉年华这么大排场,苏榛是觉得有些贵的。但一来进了行会可以拿第一手货源,随便买点儿什么也比在外头零买的便宜;二来嘉年华上虽说有安保坐镇,有项大哥跟柳嫣的维护,但在嘉年华之外呢?白水村做了整整十辆拖挂房车,不可能就只在兴盛湖摆这十五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