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2 / 2)

这白水村是能预卜先知了吗?他们咋就知道这赛事的胜方是雁门镇?

先知自然是没有的,所谓的“预知”,不过是苏榛采用了“义乌模式”……

赛前,苏榛安排李采督工,提前制作了四套不同队伍标志和龙舟样式的木质印版,以及大量桑皮纸贴。

这些桑皮贴纸上头刷过一层薄薄的桐油,干燥后就相当于一层透明的保护膜,可以让图案更加鲜艳亮丽。

而桑皮贴纸不仅方便粘贴,还能长久保存且成本极低。

当雁门镇队冲过终点线的同时,李采立刻指挥匠人把印有雁门镇队标的纸贴取出、用糯米胶覆在船模、镇纸、烛台上,再用鬃刷快速拍打、按压,稍微烘烤干了就成。

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众人分工明确,也是事先演练过无数次了。

至于定价也是颇有心思。

普通百姓购买力有限,但达官贵人出手阔绰。

苏榛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把小木头龙舟模型分了三个档次。

先就是基础款模型,做工相对简单,省略了部分细节雕刻,上色和装饰也较为朴素,售价仅四十文;

第二种标准款模型,雕刻精细些,冰纹、龙首等标志性元素都在,上色和清漆工艺也更讲究,定价百文;

这两档模型都是由白水村杜老二带着他的匠人兄弟们做的,他们的手艺也是越磨越好。

第三种顶级款模型堪称艺术品,由盛家木工坊承制。

模型表面打磨得光滑如镜,龙首的眼睛用珍珠镶嵌,再配上定制锦盒。苏榛把这类模型定价二两。

尽管价格高,但对于达官贵人、富商贾人来说也是小事。

至于烛台跟镇纸、书签,更是一亮相就凭借独特造型以及阿亮卖力口宣,迅速超过龙舟模型成了最为抢手的爆款。

就拿烛台来说,底座虽是最为便宜的榆木所制,但它比寻常的烛台多出一整块儿外延。

外延轮廓是山峰、且用了可以活动的拼接结构,使用者能依据个人审美调整山峦布局。

灯柱竹节处还镶嵌碎的云母片,在烛光映照下就似兴盛湖湖面波光粼粼。

总之这烛台包括了长虚山、兴盛湖形成天地呼应的独特意境。甚至烛台底下还设了一个小小的夹层抽屉,放了张手写的诗词笺。

诗词笺都是由城中各书院、书斋、私塾的书生们亲笔书写,内容都是围绕长虚山与兴盛湖的美景或典故。

这就相当于现代的文创盲盒,保不齐就会买到书法大家的真迹,于是售卖烛台的购物车前排的队最长。

有人抢到喜爱的作品,兴奋得手舞足蹈向旁人展示,“给我孙子买一个,说不定能沾沾读书气。”

还有人虽未抽到心仪的,却仍不甘心,便又再次排队。

反正价格也不算太过,三百文一个。

总之无论是烛台还是龙舟模型,围观的人只要想图个好彩头的,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周边小摆件儿。

售卖自然也无需苏榛亲自去盯着,除了童创组的人在,因生意人数过于火爆,服务组的山梅也派帮手过来跟着忙活了许久。

最后仅是颁奖礼之后的半个时辰内,龙舟摆件儿就卖出百多个,烛台卖出七十八个、书签五十六枚。

首日“周边”被一扫而空,山梅被抢购的人潮挤得差点儿连鞋都掉了,还是李采大声吼了句:“明日还有!去白水村大食代买,货源充足!”

一听明儿个还卖,这才总算让人潮平复了些。与此同时阿亮也钻出了人潮、一路狂奔去琼涯客栈后院儿,那里有白水村跟盛家工坊的“组装仓库”。

而主持完龙舟颁奖仪式之后的太守苑琅也瞧着自己面前的购物车、镇纸、烛台、书签,陷入了沉思。

自己不是来参观并主持仪式就成的吗?怎么还花上钱了……

怎么瞧着这些所谓的“文创周边”哪样儿都好、怎么犯了自家娘亲才会犯的采买的瘾……

他觉得自己不会是中邪了吧!

苑太守中没中邪没人知道,反正与此同时,白水村手工组的村民、以及盛家工坊的师傅们早就在琼涯客栈后院严阵以待,目光紧紧盯着院门。

看到阿亮终于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冲进来,大伙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既满怀期待,又忐忑不安。

杜老二向来是个急性子,率先壮着胆子问:“阿亮,外头咋样?咱们做的东西有人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