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1 / 2)
“周到,你们这里想得周到。”游人们交口称赞。
符秀才笑着点头,又抛出一个“重磅”事宜:“出门游玩本就图个尽兴,若想尝鲜却一时盘缠不便的,或是有想以物易物添些趣味的。无论是家中猎获的山珍、或是捕捞的海货皆可拿来!我们自会按公允进货价折算成嘉年华币,定不让各位吃亏!”
“还能以物换币啊!”
这下子人群中立刻沸腾了,立马就有挎着竹篓的拨开人流挤到前排询问:“敢问都能换些个啥?你们收啥?”
符秀才微笑着抬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然后清了清嗓子继续:“只要是家中的山货海产或是鲜肉鲜菜,我们大多都收。按品质收,比照兴盛湖镇的市场进货价来兑换嘉年华币。”
他又瞥见人群中有猎户模样的,正握紧兽皮口袋眼露期待,便又多添了句:“若物件稀罕,价钱还能再议!”
藏在人群里的乔里正跟萧容背着手暗笑。
这场“以物换币”的巧思,既让囊中羞涩的游人能尽兴游玩,又不动声色解决了白水村采购银两已经见底的难题。
若是状况好,往后每日怕是连采买小厮都省了。
瞧着人流虽旺但规划得当的食客中心上了正轨,站在人群最外围的苏榛也放了心,满意的继续朝下个点儿去。
且越往里走、气味越香。
炭炉烤着的野味、刚出窖的烤鸭、各类烘焙食品,以及气味杀伤力最大的冰屋火锅都开张了!
先都不说拖挂房车、折叠户外工具等等的新奇装备给众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了,光是大食代的食材原料摆放方式,都惹得众人惊叹!
这可是美食组的大伙儿天没亮就起来摆的,甚至还是按榛娘给提供的图纸摆的。
这种摆法是榛娘说的,叫“治愈强迫症”摆放。
其实是现代超市常见的,遵循了一定的规则和美学。比如讲究个色彩搭配、相邻互补,让陈列更加美观。
像一些颜色相近的食材,按照颜色的深浅进行渐变排列的。把形状相似的食材按照统一的方向摆放,所有的胡芦菔都竖着排列,所有的寒瓜都横着摆放。
对于一些圆形的如蒜、萘果、橘子之类的,堆成了金字塔形状,显得格外饱满。
另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在每种食材的侧边都插着小竹牌,比如标注着“赵记肉铺当日鲜货”。
“炭火烤羊排,所用山羊肉均来自长虚山白水村,每日寅时现宰。”
“时蔬,采购自兴盛湖镇西坡李婶家。”
置物的冰架上还挂了“质保书”,上头明确承诺所使用的食材均为新鲜采购,无变质、过期情况。
方才不少要以物换币的游人忍不住发问:“那往后我们来换的食材,也要写上去吧?”
丽娘高声应着:“没错,以物换物的每笔交易,我们都会写明来源,这告示牌每两个时辰更新一次。若是大伙儿拿来的食材好,这不就相当于给你们免费宣传了。”
免费宣传不假,但也相当于被所有人监督了。
这番明晃晃的公示,让攥着山货的农户不自觉更为认真了。
心想那拿过来的东西可得自己先选选,毕竟谁都不愿自家名字出现在“黑心货主”的耻辱榜上。
除了摆放的美观,大食代的所有吃食车外头挂着的“卫生标准公示”也让大伙儿直呼妙哉。
最显眼处朱砂勾着重号:“每日开摊前,灶台必以艾草熏三遍,案板以粗盐搓洗两次,锅用丝瓜瓤蘸草木灰刷净,方许生火!”
再往下看,竹筷、陶碗的清洗流程更是细致入微:“碗筷需过三遭滚水,头遍去油、二遍加皂角熬煮、三遍以井水冲凉。若逢阴雪,便悬于艾草烟中熏干。”
烹饪区域的清洁要求同样严苛:“灶台随用随以湿布擦拭,厨余渣滓需即刻倒入竹筐,不得滞留食车半步。”
最叫人信服的是末尾盖着的“食卫官印”,以及每个摊位里头无论掌勺的还是小厮装扮的,全部统一了围裙、头巾,甚至以布覆了口鼻,个个干净利索。
往来游人们瞧着这密密麻麻的规矩、再瞅见一排房车后头蒸腾的艾草青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这般讲究,吃着比自家灶台还踏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