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497节(2 / 2)

俗话说得好,孩子安静,必定作妖。

捡现成的结果就是,得到的太容易,精力无处安放,就放在了酝酿这个结果的人身上。

但现在,雍正帝感觉到压力了。

没有诸王阿哥在里面裹乱,八旗乱象按部就班的治理就行了,但若是有哪位挟大义跳出来和他作对,那他就必须分出精力来应对。

这个时候,雍正帝就感觉出某人的好处来了,省心,还有自己都不得不承认的……安心。

虽然已经点了新的步军统领,但隆科多仍旧领九门事务,也就是说,监察百官密报皇帝这一块儿,还是在隆科多手里攥着。

雍正帝召见隆科多,询问近几日京中的安稳,其中就包括坊间诸多言论。

先问道:“建图书馆说明册的源头还没找到吗?”

隆科多道:“只能查到最初是从翰林院流出来的,这也是寻常。具体是谁的大作,已无从查起。”

翰林院多少士子,倒是谁都想认,但也谁都认不下来。还是那句话,没那个本事。

翰林院!

雍正帝猜测:“有没有可能是三王的门人所作。”

隆科多摇头,道:“不是臣看不起三王的门人,这说明册一看就是极度熟悉图书馆之人所作,三王门人向来只会捡现成的果子吃,自己是作不出来这样的佳作的。”

极度熟悉!

雍正帝迟疑:“那会不会是……”德亨所作。

隆科多显然知道雍正帝话未尽处是指谁、指什么,公允道:“定王此人,清高自傲,不屑小人行径,更不会敢做不敢当,他说不是,那就一定不是。”

雍正帝点头,他也认为是这样。

只要德亨做了,就一定会承认,他承认了,也能承担这个后果。如果他开口说不是,那就一定不是。

雍正帝:“翰林院、不,包括内阁学士中,可有谁是和定王走的近的吗?”

隆科多:“倒是没查到翰林院中有谁是和定王走的近的,有去他门下拜访的,嘿,拜帖都没投进去。

定王回京还不到两年,和定王走的近的内阁学士都是陈廷敬、徐潮那一辈,大多死的死,致仕的致仕,定王也看不上他们的故旧门生,平日更无交往。至于会不会有书信来往,这个就不好查了。”

书信方面,除非去德亨的国公府搜、查、偷,否则,光在外头查,是查不出什么来的。

德亨这人,极度不爱结交,让想要投入他门下的人只能望洋兴叹。

雍正帝闭目在脑海中搜索片刻,问道:“会不会是张廷玉,朕记得,定王在澹宁居那半年,先帝就是点了他去给定王上课。”

隆科多:“臣早就盯紧了张廷玉,也监察了他的来往信件和门生故旧行迹,尚未见到不妥之处。”

雍正帝:“那还会有谁呢?”

隆科多突然道:“其实还有一处,和定王有关。”

雍正帝眼睛陡然一利:“是什么地方。”

隆科多:“畅春园兴庆苑修书处,臣记得,《永乐大典》最初就是定王从皇史宬翻找出来的,先帝大喜,命总裁官徐元正领诸翰林院官员在兴庆苑修纂《康熙大典》。”

雍正帝皱眉:“徐元正此人朕知道,就是闷头修书的书呆子,从不结党,估计他连定王国公府的大门开在什么方向都不知道。”

徐元正此人是他新看好的内阁首辅。

张廷玉很好,但张廷玉此人太过精明强干了,自己门生故旧多,从他父亲张英那里传下来的故旧更多,且雍正帝已经收到某个地方大员年年向他贿赂的密报。

相比于有“污点”的张廷玉,不受人“待见”且常年修书坐冷板凳的徐元正更得雍正帝心意。

能有徐元正和张廷玉相辅相成,新朝内阁稳矣。

隆科多:“臣说的不是徐元正,是赵昌。他不是在畅春园养老吗,近日,臣得知,他去兴庆苑去的挺勤快。”

雍正帝拳头不自觉的握紧:“赵昌……”

赵昌是康熙帝的御用大太监,赵昌、梁九功、魏珠、李玉四个大太监,他为首,更是最得康熙帝信任,理所当然的,知道先帝最多的秘事。

德亨跟康熙帝提建图书馆提了十多年,如何修建,修建做何用……他定然是知图书馆最深之人!

如果是他讲解口述,由兴庆苑的修书人撰写,那这说明册的出处就有了。

雍正帝:“去查!”

“一定要将这条混江龙给朕揪出来!”

隆科多:“臣领旨。”

雍正帝又问:“三王那里……”

说完如今京城言论最盛的图书馆,雍正帝又询问允址那里可有最新消息。

隆科多就又顺势提出了另外一个同等重要的言论,道:

“近日,坊间多有传,皇上不法祖宗、不敬先帝、凌逼弟辈的话语,恐为三王造势所为。”

很好理解。

不法祖宗是说新帝整治八旗,边缘化八旗诸王的行径;不敬先帝,现成的,先帝临终说建图书馆,你不建啊;凌逼弟辈,九王去哪里了,十王去哪里了,十四阿哥,那可是你的亲弟弟,有大军功在身,你不仅降了他的爵位,现在还将人关在寿皇殿内给先帝跪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