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2 / 2)

但造办处的人,大多数一辈子都是匠人了,想去地方上做官,恐怕很难。

永琏道:“以后就不一样了,这蒸汽机要推广到全国各地,不能只有宫里造办处的匠人会吧,那个江南制造总局也可以生产蒸汽机,那时候就需要造办处派人去,经过培训有经验的人不就可以去那边做主事?”

“您看玻璃厂的那些主事们,都是普通工匠升上去的。听五叔说,他们赚的可不少呢。”

乾隆想了想,让永琏写个章程出来。这是内务府的事儿,永琏参与参与问题不大。

永琏当晚就开始写,为了这事儿,难得晚睡半个时辰,次日还拿着自己写好的底稿去请教舒赫德。

舒赫德看完后第一个想法是皇上对二阿哥真器重,这看似是没参与朝堂上的事儿,但潜移默化的就在影响朝局。

士农工商,排在倒数第二的工匠地位会慢慢提高。

舒赫德一时也说不上这是好是坏,但以当下朝廷对人才的需要来看,必须这么做。

舒赫德只对永琏的一些措辞进行了修改,永琏誊抄好后呈给乾隆。

乾隆很满意,拿着永琏的奏章给几名内务府总管看。

允禄心说小侄孙也是个实诚孩子,做了贡献没得到好处也不失落,还继续帮着出主意。

他就夸这办法好。

年底,这个消息放出去,包衣旗人都在议论要不要把孩子送去学手艺。

有体面的人家还是更希望孩子能去学文书,日后补笔帖式。

也有一些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内务府底层奴才的,听说造办处那边的匠人隔三差五有重赏,之前造出织机的还一下升成了郎中。就有些心动。

学习制造机器虽然比不了那些官老爷们清贵,总比在宫中王府等处当奴才好。

报名的人比乾隆想象的多,还需要面试,最终只收了五十人。

一个冬天下来,造办处生产出了十几台抽水机。

其中一半留着运输到明年京朝农田的灌溉中,另一半运去直隶的煤矿试用。

每一台机器出去,都需要专人去进行讲解,从怎么使用到怎么维修。

这都是永琏吩咐的,他想让更多人参与到机器的发明中,不能总指望造办处的人。

这项矿工更了解煤矿的具体情况,了解蒸汽机的原理后,就可以改良出更适合煤矿用的蒸汽机。

过年的时候,乾隆祭祀太庙时,就和雍正的魂魄说了这个好消息,还带来一个小的蒸汽机模型给供在雍正的神主牌位前。

雍正听说已经有煤矿用上了,十分高兴。

他隐隐觉得大清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会迎来巨大的改变。

而自家的乖孙孙永琏功不可没,雍正就问永琏,“你弄出这么有用的东西,你汗阿玛给了什么赏赐?”

“赏赐,汗阿玛没给我赏赐啊。这蒸汽机不是皇玛法设计出来的嘛?”永琏有点莫名。

雍正就有点不高兴,“可外面的人都以为是你发明的。”

永琏:“其实也没多少人知道,就十六叔公、海望和造办处的几名主事。”

乾隆听永琏这么说,也能猜出汗阿玛在问什么,就对着汗阿玛的神主牌位解释道:“汗阿玛,这蒸汽机还没大量投入使用,儿子不敢贸然封赏。等明年蒸汽机真能推广开,百姓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朕再给永琏封赏,朕打算封他做郡王,您觉得如何?”

第66章 太不自信

永琏闻言,就仰着头看汗阿玛,“儿子还在这儿呢,您怎么就说出来了。”

乾隆抬手在他脑袋顶上按了下,“这没什么不好让你知道的,一个郡王罢了。”

自己当年可是直接被汗阿玛封为宝亲王的,自己那时候也没什么功劳,不过代替汗阿玛参与了几回祭祀。

永琏年纪虽小,做了不少事儿,封个亲王不为过,只是他日后的路还长着呢,一步到位也不好,乾隆就留了点上升空间。

等以后永琏入朝为官后,再给他晋封。

雍正的魂魄听了,不由笑起来,“郡王好,就封郡王。”

永琏皱着脸,“您这话孙儿都不好意思传。”

“你皇玛法说什么?”乾隆问。

“皇玛法说,就封郡王。”永琏说话声音都变小了。

“给你封郡王你怎么还一脸不乐意?难道想当亲王?”乾隆看儿子小脸都皱在一起,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