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 / 2)

然而,直到圣驾回到京城,皇上都没提修缮行宫的事儿。

允禄忍不住跟允礼嘀咕,“皇上这两年变了。他刚登基那会儿,可不是这么抠门的人。重华宫、建福宫、寿康宫……都是他登基后修的,圆明园那边就不用说了,花了不知多少钱进去。”

允礼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加上这两年天灾不断,铁路、制造局都要花钱,他自然就知道节省了。”

“不容易不容易。”允禄道:“我看永琏那孩子也是个会过日子的,日后朝廷估计不会为钱发愁了。”二人都经历过康熙晚年国库亏空的时候,那时候朝廷上下心中都隐隐不安,就怕出现天灾,朝廷拿不出钱。

但当时朝中已经形成了奢靡的风气,大家一边不安一边花钱。直到先帝继位,直面亏空问题,大家才开始省钱。

乾隆继位后,没怎么为钱发愁过,所以他很大方,不仅对自己大方,对其他人大方,像今年出巡,三天两头赐宴,銮仪卫、随行兵丁得的赏赐也不少。

大家自然感恩戴德,说天子圣明。

乾隆一听更高兴了,下次还这么干。

允禄之前也不好劝,心说皇后崇尚节俭,皇上怎么不跟皇后学呢?

好在皇上现在自己改了,允禄松口气,也替永琏松口气,这小子他日登基,不会面临先帝面临过的问题。

乾隆回京后,接连忙了几天,才想起费雅的事儿。

既然要封她做公主,好歹要接进宫住几天做做样子。

正好太后圣寿快到了,乾隆就让费雅在太后圣寿的时候入宫,在寿康宫住着。

弘昼也看了皇兄给自家女儿安排的额驸,还算满意。

关键人家愿意留在京城,这比什么都强。

吴扎库氏和费雅母女得知皇上的安排,也很高兴,吴扎库氏进宫给太后、皇后谢恩。

皇后就笑说:“都是自家人,何必这么客气。再说本宫也没说上话,还是皇上心慈,不忍侄女远嫁。”

吴扎库氏对皇上感恩戴德,就感觉自家爷太没用了,都不能好好报答皇上。

现在玻璃厂走上正轨,弘昼要操心的事儿就少了,又开始跟着允裪、允禄等人吃席喝酒。

回家就被媳妇骂了,说他不干正事。

弘昼:“……”

弘昼上下打量自家福晋,“你是我媳妇儿吗?不会被什么脏东西附身了吧?”吴扎库氏和自己性子很像,没什么上进心,就喜欢在家吃吃喝喝享受生活。这还是成亲这么多年,头一回规劝自己做正事。

吴扎库氏:“……”

吴扎库氏让人拿来一块冰帕子,直接扔弘昼脸上。让他醒醒神,这才开始讲自己的想法。

弘昼用冰帕子抹了把脸,冻得一激灵:“……我看该醒醒的是你,我要是积极干正事,皇兄就不会对我这么好了。正事是要干的,一两年办成一件就正好。”

吴扎库氏:“……”

“再说吃席喝酒也是有收获的嘛,皇兄懒得花时间跟宗室王公来往,就让我去。”弘昼打了个酒嗝,“前儿皇上听说十四叔经常去十七叔府上,就让我打听打听,这老哥俩凑一块干什么呢。”

吴扎库氏一听有老十四爷的事儿,一颗心就提了起来,这位被放出来后一向深居简出,跟兄弟们来往也不多。这怎么就和果亲王凑一块了?

她有些好奇,“爷打听出来了吗?”

弘昼点点头,叹了口气,“十四叔想找点事情做,他听说十七叔在帮着改良火器,就想给十七叔帮忙。”

十四爷是带过兵的人,对火器并不陌生。研究这方面的事儿当然在行。但皇上或许不放心。吴扎库氏道:“十四爷都五十多的人了,在家颐养天年多好,何必掺和这些事。”

“也是为了儿孙。”弘昼道:“弘明虽是贝勒,但也没被重用,十四叔就觉得儿子都被自己连累了,就想着出来做事,立点功劳,攒点家业。”

“可怜天下父母心。”吴扎库氏叹道。

“是啊,十七叔虽然不能带他,但也想帮他一把。”弘昼道:“我倒是有心让十四叔进玻璃厂,但这边宗室太多了。”

他就在琢磨有什么不要紧的差事,可以把十四叔安排进去。

临近年底,各官学都在进行考试,今年施行新的奖惩制度,成绩末尾的十名学生,明年没有津贴,如果明年还是末尾,就直接开除回家。而这些人的津贴则会发给前十名做奖学金。

有了这个新规,官学内的学习风气是比从前好了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