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 / 2)
二丫躺在炕上,闻着身上的皂角味儿沉沉睡去。
几天之后二丫刚有力气站起来,就下了炕帮赵母干活。
她拼命抢活干,吃饭时却从不主动添第二碗。
终于,赵母心软,叹了口气,主动跟二丫说,以后她可以留在这个家里,不会再有人赶她走。
于是这个不知姓甚名谁,来自何方的姑娘成了赵雷的妹妹。
她自然要跟着赵雷姓,正逢家中种的荞麦开花的时节。
赵雷看着雪白的荞麦花,笑道,“你就叫荞花吧,赵荞花。”
赵雷时年二十二岁,比荞花正好大十岁。
一晃三年过去,荞花扯条长成了大姑娘,身材窈窕,容貌清秀。
她比刚来时活泼许多,嘴巴又甜,村里人都喜欢她。
十五岁当年,便有人家上门向赵母说亲。
可荞花却以哥哥还未娶嫂子,她要在家多留两年照顾母亲为由,坚决不肯。
只因她曾偷听到赵母同赵雷说,“你到现在二十五了还没娶妻,依我看,倒是可以把荞花说给你当媳妇。”
荞花心头一跳,隐隐升起模糊的期盼。
却听见赵雷严词道,“娘,您胡说什么呢,荞花是我妹子,虽不是亲生的,咱却当她是亲生的养着。”
“我怎么可能娶她当老婆?不行,这事儿您想都别想,更不许跟荞花说,免得吓着她!”
赵母黯然片刻,“我也心疼荞花。”
“说到底是娘拖累了你,攒钱都给我治病,连你的彩礼都出不起……”
赵雷悉心安慰母亲,两人的对话声渐渐低下去。
荞花痴痴站了片刻。
内心的失落让这个少女忽然情窦初开。
听到娘让哥哥娶她,她好像很欢喜。
当年冬天,赵母一病不起,死在了一个雪花飘飘的日子。
赵雷刚走出悲伤,就开始为妹妹张罗亲事。
可他找了好几个媒婆,媒婆听荞花提的条件都直摇头。
“就你家这条件,还想找个举人,要年轻的,没娶妻的?”
“想当个官家娘子?做梦呢!”
后来赵雷也劝妹妹,要求可否放低一点。
荞花却故作任性,说自己非那样的男人不嫁。
赵雷也只当妹妹眼光高,不忍心过分逼迫她。
拖着拖着,又过了两年。
荞花十七岁,正当她对眼下的日子心满意足,以为能这样陪着赵雷相伴到老。
赵雷却被一群人抬了回来。
他采蜂蜜时,从岩壁高处摔下,到家当晚人就不行了。
赵雷眼神涣散,不知看到了什么,笑着说,“荞花,哥不能趁人之危,耽搁了你终身。”
“哥这两年攒了点钱,就在娘的箱子底,是给你的。”
“哥走了,你就找个人嫁了吧。”
荞花心头如遭遇一击重锤,眼泪夺眶而出。
他知道。
原来哥哥他都知道。
赵雷像是又清醒了些,气息虚弱,“荞花,哥想吃你做的荞麦面。”
第243章与众不同的媒婆
听赵雷要想吃东西了,荞花以为他有所好转,惊喜交加地往外跑。
“哥,我这就去,很快就好!”
荞花心想,这一次无论怎么样,她都要把隐藏多年的心事说出来!
然而,等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荞麦面回来,赵雷已经永远的离开了。
从那之后,荞花拒绝了所有说媒的人。
她守着赵家的老屋、田地至今。
每年她都要种一片荞麦,等待成熟后,收割、磨粉。
到了赵雷忌日时,她必定做一碗全程由自己经手的荞麦面条,供奉到他坟前。
何景兰道,“哪知今年种的荞麦出了问题,也难怪她心里不好受。”
“是啊,”张婶感慨,“旁人看着就是一片荞麦而已。”
“哪知道这其中还有许多曲折。”
情绪沉浸在故事中,几个人沉默了许久,只听见顾喜喜锯木头的咯吱声。
过了一会儿,何景兰问,“那她这些年再也未曾婚配么?”
张婶叹息,“她从没成过亲,又是年纪轻轻就做了媒婆的行当。还有谁敢给她说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