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2 / 2)

内侍领命而去。

史小将军,皇帝先前颁给你的那道圣旨,可带来了?

史归林连忙从怀中取出圣旨,登上高台双手奉予国师。

方众妙睨了赵璋一眼,语气淡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你不会怪罪史小将军抗旨不遵吧?

赵璋抹掉鼻血,低头闷声道:不会。

火盆抬了上来,方众妙把两卷圣旨一并交给赵璋,吩咐道:你来亲手烧掉。

赵璋唯唯应诺,从御桌后走出,将两张明黄锦帛投入火盆化为灰烬。

方众妙瞥了史正卿一眼,他立即回到原位,提笔凭借过目不忘的本领,将停战书重新誊写一份。

端盆清水来。方众妙又吩咐道。

内侍即刻端来清水。

方众妙将玉玺交给赵璋:你弄脏的皇权,你来洗净。

朕弄脏了皇权?赵璋阴沉的脸庞扭曲了一瞬。然而满朝文武直勾勾地望着他,眼中俱是对此话的深深认同。

一个差点害得社稷危亡的君主,怎好意思说他并未玷污这至高无上的权力?

赵璋忽然失去了与任何人对视的勇气。他不得不接过玉玺,放入水中濯洗。

方众妙忽然问道:哲仁,你说皇权是什么?

哲仁头一次被国师直呼名讳,心弦不由轻轻颤动。他不敢怠慢,立刻冥思苦想,而后小心翼翼地答道:皇权是重塑天下的东西。

他不敢说的更多,却也道出了蛮王的野心。这天下早就该易主了。

方众妙轻轻笑着,缓缓摇头:你错了,皇权是一头猛兽,纵其作恶,任其横行,受伤的只能是天下黎民。它应该被关进笼子里。

此言一出,本就安静的朝堂更是一片死寂。就连赵璋都忘了清洗玉玺,愕然抬头望向方众妙。

此人好生狂妄!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她要怎么把皇权关进笼子里?难道罢黜皇帝,自己登基吗?

这是要造反啊!

赵璋脸庞扭曲了一瞬,正想开口质问,却听方众妙缓缓说道:我要设立内阁,限制皇权,内阁成员暂定七人。往后军政要务未获内阁全数同意,不得颁旨昭告。

方众妙环视一圈,停顿下来。

原本静默观望的朝臣们顿时坐不住了。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心中火热,有人眼冒精光。

国师要做什么?

国师要把至高无上的皇权分出一部分,交予他们这些臣下执掌。若是能入内阁,那便是一步登天,飞黄腾达!

男人最爱的不是美酒,美人,而是权势,地位。入了内阁,这一切应有尽有。

空气都在此刻沸腾起来。

然而国师一开口,所有声音却都静止,内阁人选如何定夺,尔等回去拟折子递来,集思广益。毛遂自荐者,我亦欢迎。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更是跃跃欲试,心潮澎湃。有望晋升者激动得指尖发颤,无缘者已在盘算如何攀附他人。

但所有人都明白,唯有获得国师的青睐,他们才有可能跨入内阁的大门。国师才是这大周的天。

听着周遭热烈议论,望着道道灼热目光投向高台上的身影,哲仁心绪复杂难言。

之前那个问题无需问出口,他已经亲眼见证了大周国师是如何玩弄权术,登峰造极的。

她的确分薄了皇权,然而,当她站在此处,宣布成立内阁的时候,分散出去的权力却又更加集中地回到她手里。

所有人都要感激她,攀附她,对她唯命是从。

难道满朝文武皆愚钝,竟是看不透她的伎俩吗?自然有聪明人,可谁又能拒绝权力的诱惑?敦促内阁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立,将是这个皇朝的头等大事。

这就是阳谋,无可解。

哲仁看着火盆里留下的两团灰烬,想着今日之事,心绪不免起起伏伏。

赵璋将洗净的玉玺置于案上,面如死灰。他未料短短数语之间,皇权已形同虚设。方众妙想要对谁下手,从来都是又快又狠。他悔之晚矣。

方众妙从怀里取出一条帕子,将沾满水珠的玉玺擦干,状似不经意地问:你下旨命三十五万大军归降巴彦时,谁在身边与你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