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2 / 2)

哲仁盯着方涵。

方众妙也目光幽幽地看过去。

方涵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说道:国师大人,您许是忘了,镇北军的虎符在忠勇侯手里,已跟随他的尸身沉入江水了。

方众妙眉梢微挑,而后从袖中取出一片玄龟壳,用小刀飞快削成虎形,在背面镌刻一个斗战诛邪符,而后双手用力将之掰成两半。

她留下右边那半,把左边的抛给王守正。

接着。

新的虎符就这样诞生了,随手雕刻,当朝颁发,不讲什么祖宗规矩,却端的是帝王之象,浩浩天威。

王守正一把接住虎符,血液渐渐沸腾。哪怕死在北地,得此赏识,获此信任,他亦甘愿。

他将脑袋重重磕在地上,发出咚咚咚的三声闷响,语带哽咽地说道:末将起于微末,受过上峰打压,怨过朝廷不公。今日为国师大人一句死在北地,我愿彻夜砥刃,血战不息。北境风沙磨去的铁锈,将来皆会化作末将掌中老茧。末将肉身可陨,忠心不可疑!

话落又是三个极为沉重的响头。

分列两旁的武将纷纷来到殿前磕头,声如洪钟:末将肉身可陨,忠心不可疑!愿为国师死守北境,血战不息!

这赤诚的声音久久回荡,这沸腾的战意破开寒秋,直抵人心。

原本还觉得这一幕非常有趣的哲仁忽然就笑不出来了。大周国师的的确确在收买人心,也的的确确在把控军权。但她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灭五胡,杀蛮夷。

难以名状的恐惧从心底疯狂涌动而来,哲仁脸色惨白地愣了好一会儿才端起杯子仓促饮酒。

看见这群斩将搴旗,勇冠三军的年轻将领,看见他们渴望建立功勋的狂热脸庞,身为他们的敌人,如何能够不胆寒?

哲仁再去看左右两旁的同僚们,他们果然也都白了面色,乱了心神。

大王的野心,有生之年怕是无法实现了。自己的路又当如何走?

哲仁愣愣地想了一会儿,竟是恐惧愈深。

高台上,方众妙陆续封赏有功之臣,最少的官升三级,最多的一步登天。

赵璋明明还稳坐龙椅,却仿佛坠入深渊。禁军已不在他的掌控之下,东西南北四路大军也都纷纷向方众妙投诚。他这个皇帝还有什么?他什么都没有了!

罢罢罢,往后就当个富贵闲人,好歹将命保住。思及此,赵璋抹把脸,挤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不知过了多久,方众妙终于停下封赏。

齐修和大长公主抬眸看她,表情颇为期待。别人都得了厚赏,他们一个是统帅,一个是督军,轮也该轮到他们了。

方众妙笑了笑,缓缓说道:九千岁,大长公主,你二人与我一样已经赏无可赏,封无可封,那便各拿一柄玉如意如何?

有幸能与国师大人并驾齐驱,不分高下,二人哪有什么不满?

齐修当先朗笑起来,好,那便求个圆圆满满,平安如意。

大长公主举起酒杯说道:国师,您与本宫喝一杯,比玉如意好。

方众妙端起酒杯,笑着说道:大家同饮。

众人纷纷举杯畅饮,欢声笑语充斥大殿。

唯有哲仁酒入腹中好似烈火灼心,万般的难受恐惧。此时他忽然想起中原书籍里看来的一句话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那时他还不明白,威天下怎能不动用强大的军队?

可现在,他懂了。他真想在大周多待几年,看国师处理朝政,陪她读书赏景,习她一言一行。

想到三日后自己就要回归草原,哲仁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与此同时,余飞虎穿着一身银白铠甲,握着一柄银环大刀,杀气腾腾地站在宁远侯府的正门口。

来来往往的路人看见他凶神恶煞的样子,纷纷绕路而行。

王安贞从府里跑出来,没好气地说道:嫂子马上就要从宫里出来了。我们为了给她洗尘,忙得不可开交,你杵在此处干什么?族长叫你开库房,取最新的琉璃盏给客人用,你快去!

余双霜也急匆匆地跑到屋门口,连连招呼:二叔,秦淮楼的掌柜送来五十桌上等酒宴,我这里有几个账单需要你签字!你快随我来!

余飞虎冷笑道:开什么库房,签什么字?你们还是不够了解嫂子。嫂子报仇从来不过夜,又异常的护短。我们余氏宗族差点被李家害得灭门,嫂子凯旋之后头一个要办的就是李家。你们等着吧,宫里很快就会送来捉拿李氏全族的旨意,我要率领飞羽卫去拿人,今日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