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69节(2 / 2)

李盛对自己的认知从“哎呀打仗回来享受了几天胖了一点而已”,变成了“啊啊啊啊真的重了很多啊!”

按说他都跟着刘彻混了,胖点瘦点没关系,但事李盛是一只很有事业心的上进金雕,他下次出去跟着打仗还要侦察敌情呢!太胖的话会拉慢飞行速度,影响机动性啊!

这次出征前的减肥,就搞得李盛很难受,他虽然是鹰,但是也遵循着一日三餐习惯,减肥期间克制着三餐变两餐,自从被刘彻养着,李盛已经很久没有挨饿了。

大金雕蹲在韩嫣怀里,看着校场上的士兵们对战操练,开始发愁,少吃太难受了,他还是多动吧!把软肉练成肌肉,加强引擎,就算负重增加,也一样可以猛猛飞!

第二天,刘彻就发现他一天没看着鹰,难道就因为被说胖了不开心,阿曜离家出走了?

到了晚上,鹰扬卫传信回来,道大金雕带着他们出去巡边了,现在估计已经到了渔阳郡。

刚出长安,李盛就发现,鹰扬卫的制服多了一件披风,似乎也是统一制式,墨色披风的边角处绣着灰褐色的翎羽,张次公作为首领,胸口处还有一只金质的飞鹰挂件。

渔阳郡守不怎么认识张次公,但他认识鹰扬卫令牌,知道这是陛下新设的亲军,客客气气地招待了一行人,虽说这可以当成出差走公账,但边民一向过得苦,李盛也没好意思白吃白喝,出去几次,抓了三只野山羊回来一起吃。

戍边的士兵们端着大碗喝羊肉汤,还能分上几块肉,这就是改善伙食了。

将领们单独在一边围着火烤一只最大的羊,旁边堆着烧饼。

张次公可是陛下眼前的红人,巴结一下没坏处,更何况,人家还很守礼。

一起吃饭也很容易拉近距离,戍边将领就很开心地跟张次公攀谈起来。

张次公眼下当着鹰扬卫首领,跟着出来几回也知道了些边境情况,也能谈到一起。

在烛火的噼啪声中,李盛窝到张次公的包裹上,闭上眼睛睡着了。

第二天继续启程,下一站,右北平郡,即后世的内蒙古赤峰地区。

李盛绕着边境飞了一圈,玩儿痛快了,气儿也消了,回去的路上还给刘彻带了一块很好看的石头,还是系统帮他找到的,花灰色的石头上,能看出翅膀一样的凹凸纹路。

这次出行,减肥失败了,李盛出去飞,运动得多,吃得也多。

但好消息是增肌成功了,经过刻意的练习,他感觉翅膀都更有力气,他找系统计时,极速飞十公里,他现在的速度比之前提高了不少。

刘彻又被大金雕砸进怀里,心说这出去一趟也没轻啊,好像还更壮了,这大爪子大翅膀,更有劲儿了。

但他这次就很有眼色地什么也没说,捧着那块阿曜特地带回来的漂亮石头夸夸,还让人专门做个托盘来摆着。

第二天,李盛蹲在未央宫正殿的架子上被投喂肉条,一边吃一边支着一只耳朵听下边司马相如和公孙弘的报告。

建元六年的时候,唐蒙曾受刘彻之命,说服夜郎国和周边的一些小国,并入大汉,成为汉朝边境郡县,受天朝管辖庇护,并新设了一郡,名曰犍为郡。

一处蛮荒之地内化归附,那么,修建一条与之相连的交通线路也是很必要的,这样才能更方便管理统治,这条路,称作南夷路,要在崇山峻岭之间架起,实在是一件难事,为此,唐蒙禀明后,发动了两万名巴蜀边民参加劳役。

但因为条件恶劣开荒辛苦,巴蜀之地又多为少数民族,沟通和管理都很困难,很快,当地的酋长就率众反抗,唐蒙为了求功,暴力镇压过,但当地百姓也颇为胆气,两边僵持不下,故而这条路修了三年还没什么进展,进程就搁置下来。

直到不久前,公孙弘和司马相如先后出使当地考察,回禀天子。

“陛下,南夷道若要继续开下去,耗费极大,且巴蜀两地为此恐慌不安,实在是得不偿失,臣斗胆建言,不如就此放弃南夷道,改修西夷道,从蜀地以西开始。”

刘彻对着地图思考了片刻,答应下来,随后,司马相如主动请命,往蜀郡去督办此事。

旁边的宫女递上蜜水来,李盛歪头喝了两口,用翅膀尖尖往外推了下表示不要了。

那边刘彻正在温言嘱咐司马相如,务必要安抚好当地百姓,唐蒙之前镇压民役,手段太过激进,以至于民怨沸腾,路没修好不说,当地百姓对朝廷都有意见了。

司马相如自然是连声保证,他也是蜀地出身,比唐蒙更好沟通。

处理完一件事,刘彻站起来撸鹰鹰,还捏捏大金雕的大腿肌肉,李盛觉得有点痒,伸出翅膀推开,然后就被抱起来了。

从刘彻的肩膀上扭过头,李盛看着司马相如离去的身影,这一去,便是衣锦还乡了。

司马相如本就是蜀郡成都人,自由喜爱读书,学过剑术,年少时曾在景帝时期担任武骑常侍,希求有一日能显贵。

但景帝一朝崇尚黄老之学,而司马相如最擅长的是华丽铺张的辞赋,在朝中无法施展才华。

而此时,得知汉景帝的弟弟梁王正在招纳辞赋名家,司马相如便去投奔梁王了,以《子虚赋》名噪一时。

但不久后,梁王去世,司马相如没了靠山主家,便回了蜀郡老家。

回乡之后,司马相如就开始为自己造势,他有个好友是临邛的县令,假装很敬畏尊重的样子,作势几次三番来邀请他,甚至在门外等候。

两人这番作态,很快,整个县城都知道来了个贵客,连县令都得罪不起。

“神秘贵人”的人设很好用,不久,司马相如就成了临邛县巨富卓王孙的座上客,就是在这里,司马相如勾搭上了卓王孙寡居在家的女儿卓文君,两人私奔了。

后面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两人私奔后生活穷苦,于是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丢不起这人,事已至此,司马相如也还算是个才子,他就捏着鼻子认下这门亲事,分了夫妻俩不少钱财。

直到后来刘彻即位,司马相如入了新帝的眼,因此得见显贵。

这次回乡,司马相如是以朝廷使者的身份,那是相当风光啊!蜀郡太守亲自迎接,县令在前面开道,老丈人卓王孙更是表示自己之前属实是老眼昏花,居然没看出这金龟婿是个潜力股!

于是,卓王孙很大方地又分了女儿不少钱财——“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

叙旧寒暄过后,要开始办正事了,眼下最大的困难,是巴蜀百姓内心对于西夷道的抗拒。

而百姓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当地的豪强大户们,只要他们态度软化了,事情就好办了,民役人工,财物运输,只要有了当地大户的支持,这些都好说。

当地人主要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费劲巴拉地给那些夷人修路,把他们纳入中国,他们并不是大汉子民啊!

这时,司马相如发挥他的才华,写了一篇《难蜀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