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毕竟聿儿年岁尚小,阿耆尼又受了伤,再不医治,怕是会落下病根。

冯芷君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绽出笑来。

铜灯华彩,曳火流明。

“陛下都发话了,哀家自是遵陛下之旨意。”

拓跋弭叫她这一笑给呆了神,听得她再度开口,才又拢回心神。

“妙观,传陛下谕旨,将太女同冯初放了罢。”

“朕亲自去。”

拓跋弭显然心情大好,渴求多年的大权终于纳入囊中,便是让冯颂做太傅也不是那般不可接受之事了。

少年挺直的脊梁与殿门外的火烧云融为一体,丝毫不曾看见自己身后之人,美目流连翩跹,幽深辗转在他身上。

……

“阿耆尼,水。”

太后当真是狠心,饿着她二人不说,就是水都只拢共送了三盏。

拓跋聿如侍珍宝般将冯初的头安置在蒲团上。

微凉的陶盏贴在冯初唇边,她知道冯初行动不便,喂得分外小心,生怕呛着她。

冯初啜饮几口,微微挡开了陶盏,“殿下自己也饮些罢,臣无碍。”

“好。”

拓跋聿饮了一小口,重新将碗盏搁在案上,做完这些后再度跪坐在蒲团上,让冯初的头颅可以靠在她的怀中。

冯初不由感慨,太女殿下的性子当真很坚韧,不哭不闹,即便二人均已虚弱无比。

“阿耆尼,你信神佛吗?”

许是在这佛堂幽室待久了,本就晕眩,外头沙门的诵经声平添了缥缈。

就连这几岁的孩童都开始说些没头没脑的话来。

“......信的。”

不论她心中如何看待,她对外都只会说相信神佛。

有人的权力来源于暴力,有人的权力诉诸于神迹。

她没有男人的法理条条,便只好殷盼于神明昭昭。

皆为诞妄。

“殿下怎么忽然问起......问起这些.......”

“我听闻,诸天神佛能见世人之苦,善恶有报。”

拓跋聿双手合十,在微光下虔诚无比,眼中跃动。

“阿耆尼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我若在此替阿耆尼诵经祈福,阿耆尼会无碍么?”

冯初哑然失笑,她可算不上什么一等一的好人。

她待拓跋聿的好,并不纯粹,也不全然是真心。

就同这诸天神佛一般,并不能降福于世上所有人。

【作者有话说】

冯初(现在):我不真心

日后:臣自然是心向陛下的

第11章 焚天

◎若不嫌弃臣未曾梳洗,不如与臣同榻?◎

在幽室这么长时间,拓跋聿竟是将沙门们诵的经给背了下来。

羸弱稚嫩的颂祷中,冯初再度悠悠睡去。

“聿儿!”

倏地,拓跋弭闯开幽室,一时间天光扑尘。

“阿耶!”

拓跋聿见他,饥寒交加的面上绽出笑颜,身子却僵着一动不动,不愿惊醒冯初。

“阿耶来了,”

拓跋弭几步跨至她面前,将拓跋聿抱在怀中,“是阿耶不好,聿儿可有哪里难受?阿耶这便唤太医——”

拓跋聿扯住他衣襟,摆首道,“父皇,儿臣无碍,阿耆尼、阿耆尼才需要......”

他这才注意到一直昏睡在拓跋聿双膝上的冯初。

她至幽室来身上衣物想必都不曾更换,衣裳下沁着暗。

拓跋弭颦眉,移开了眼。

太后竟真这般狠心,就因为冯初待聿儿稍微好些?

拓跋弭自不会相信冯芷君所言‘迁怒’,这分明是泄愤。

“来人。”拓跋弭吩咐道,“将冯小娘子一同抬至太女宫苑中,传太医。”

几个宫人小心翼翼将冯初抬出。

拓跋聿的目光一直追随在她身上,拓跋弭瞧出她在意冯初,索性抱起拓跋聿,跟了上去。

宫中的太医早早得了令,候在拓跋聿的宫苑内。

待拓跋弭抱着人入内,一众医倌上前嘘寒问暖,殷勤模样,拓跋聿前所未见。

此前便是连宫中婢子都可以冷待她。

反观冯初,几个宫人将奄奄一息的她抬上了屋内小榻,便再无人挂碍。

太医们在周遭来来去去,却对衣袍脏污的冯初视若无睹。

拓跋聿坐在拓跋弭身侧,由着太医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