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话虽如此吧……但你我那个年岁,可未必做得出这种事情。”
“朕给了她机会了,她究竟似姑母几分,呵……且看着吧。”
她并不排斥储君之位相争,亦不排斥阴损手段,只是一如冯初当年安昌殿中所言,倘若为政,只知党争,那这种人为储君,注定鼠目寸光。
“慕容蓟居然拒绝随同去怀荒,她……”
元聿显然不信慕容蓟拿来搪塞的借口,只是也不曾多为难她。
“杜娘回平城了,这次说是不走了。”
“难怪。”元聿蘸着案上磨好的朱砂墨,“慕容蓟这些年……不容易呐。”
爱到深处,是看清两人后的彼此委屈妥协。
“陛下也不容易。”
冯初将人搂住,在颈窝处落下一吻,抵在她耳鬓。
多年情深,元聿仍旧是忍不住红了脸,清秀俏丽:“……阿耆尼说这些做什么……你又容易到哪里……笑什么!”
话未说完,便见她哑笑。
“……我笑聿儿,痴而不自知。”
可谁又自知呢?
【作者有话说】
曷若四渎、五岳,带河溯洛,图书之渊:班固《东都赋》写的是洛阳。
第110章 煨火
◎就是全六镇的人死绝了,也得迁!◎
萧泽的部队在淮南一带盘踞,欲渡不渡,朝中有欲南征的声音,也有欲谈和的声音。
但元聿都将这些一应搁置了,只借机说要迁六镇之民五成入南部的新镇,以防范南夷。
这些年云胡朵和高慈在六镇兢兢业业,主动愿意迁镇的人不在少数,但也有不少念着故土的人,不大愿意迁入南面。
总不能让南边的军镇空着,元聿仍是将怀荒镇的迁民重任交给了元岁。
至于萧泽,只要他不引兵犯境,他爱带着大军在淮南呆着就呆着。
一时之间,南北双方沿着淮水陷入了诡异的静默,元聿和萧泽二人心照不宣地等待──
等待一个让他们双方都能如愿的契机。
临近中秋,冯初‘生’了一场大病。
元聿将人接入了宫中,所有看似大刀阔斧、野心勃勃的事情,一下子全部停了下来,朝野内外风平浪静。
“新煨的燕窝,多加了蜜糖的,你尝尝?”
“陛下还是少吃些甜的吧……”冯初手上欲去拿案上的奏疏,嘴上劝着,仍是就着这喂过来的一勺子尝了一口。
元聿喂了她这一口,另一只手扯过她手上的奏疏:
“奏疏有朕在,你看什么。”
冯初苦笑,她不过就是有日在衙署中处理公务太累了,睡过去了,传到她这儿,怎成了身娇体弱的矜贵模样。
逼着她入宫调理,还不许她碰公务。
言之凿凿是从前有臣子太劳累,结果在衙署中‘一睡不起’,她忧心。
“……陛下不操劳么?”
“朕又没看折子看睡过去。”
“便是睡过去了臣也不知道。”
“你在朕身边呆着,不就能知道了么?”
……
仗着四下只紫乌、柏儿,两人竟就这般呛起声来。
“好了!”
冯初气笑,将人一把搂在怀中,原本还同她呛声的人霎时间安静下来,许是也知道自己荒唐,绯红着脸颊,埋在她肩头。
也不知是在笑骂谁:“像个什么样子。”
元聿细嗅着她身上檀香,俄而听见耳畔传来熟稔安稳的声线:
“陛下,当真只是想臣,养好身子么?”
怀中人的笑意更深了,没有睁眼,“到底瞒不过你。”
……
“陛下欲南征,迁人入南镇,有什么不好!”
元岁冷笑,将手中狼牙磨成的把件磨得咯吱作响。
她来到怀荒镇已有一月有余,据传由云胡朵和高慈主持的那几个镇已然凑齐了愿意南迁的人,只有她这怀荒镇,还差着两成人。
其实也难怪,云胡朵和高慈是实打实打定了主意将此生都付与六镇军民,经年累月,威望极高。
元岁是个生面孔不说,身上还带着天之骄子的矜贵,拒人以千里之外,且元际此前在这闹出了篓子。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纵使云胡朵几次三番暗地帮她,其效用也微乎其微。
元岁心焦不已,找上了代替慕容蓟前来六镇的杜九。
“上利国家,下利百姓,偏生这些个高车蛮子,方归附不久,还惦念着草原的一亩三分地,简直顽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