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2 / 2)

所谓的坐馆先生,就是延请举人、进士等有功名的读书人到自己家中教导自家孩子们读书,也叫西席。

贾雨村就是林黛玉的坐馆先生。

给富裕人家做西席,是像席文毓这样的落魄书生很普遍的过度路程,至少能解决住房问题。

席文毓是德亨佐领下一户旗人家的坐馆先生,先头说了,只要是想来学习的,德亨一概不问身份、不问年纪,都欢迎来上学。

自己教的小学生都被领主给“强硬”的召去学习洋文,席文毓这个儒家弟子当然要去了解一番什么情况,一开始他也没当回事,但是吧,德亨他提供免费的午餐和笔墨纸砚。

这就很吸引席文毓了。

京城居,大不易。

满清的京城更不好混,你要是想去旗人家中坐馆,至少你得通满文,能和家长、学生交流吧?

为此,席文毓愣是靠自学和蹭学学会了读写满文。

倒不是席文毓非得在旗人家中坐馆,这不旗人给的银钱多吗?

现在他精通满汉两种文字,东家孩子科举不成,还可以去考个笔贴式嘛,对旗人来说,笔贴式也是一种晋身之道。

所以,席文毓拿到手的雇银真正不好,但架不住他开销大。

席文毓读书科考,除了生活必须,是还要买书、买笔墨纸砚、以及交际会友的。死读书、读死书,别说考进士了,就是举人都未必能考的上。

这就是科举之秘了,不足为外人道。

买书、买笔墨纸砚、交友,是需要银钱的,虽然如今京城各大书店售卖的制式新书便宜的吓人,但十文钱,那也是钱,不是白给的。

所以,席文毓虽然做了坐馆先生,但他的荷包,还是空的可怜。

如果能在这里学习“洋文”,就能白嫖一顿午餐和不限量的笔墨纸砚,为什么不呢?

而且,如果他挨得住的话,完全可以将早上那一顿省掉,中午那顿尽情的吃个饱,这样一天的饭钱就都省了。

他一个大男人,连吃带拿的能顶好几个女人和孩子的饭量,居然没有人来喝止他。

提供餐饭的德公爷简直活菩萨啊!

席文毓都想给德亨作诗一首,赞美他的品德了。

就是为了这一顿免费的餐饭,席文毓也决定这个洋文教多长时间,他就来学多长时间。

要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参差有如云与泥呢,学霸就是学霸,席文毓明明只在课堂上功夫,但他的考试成绩,就是要甩出坐在棚子里认真学习的所谓监生和内阁司务们十条街去。

他的名次位于成绩单第一页中游,第九名。

席文毓这样的,正是康熙帝需要的人才。

但是,这是个汉人学子。

纯种汉人。

康熙帝犹豫了。

他根本没考虑过要汉人去学,因为汉人少有通满蒙文字的,通了俄罗斯语又能如何。

且,康熙帝不信任汉人。

马奇建议道:“皇上,席文毓通满文,臣以为可用,臣请皇上召见席文毓。”

马奇是主张满汉一体,不分你我,唯才是用的。

当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康熙帝根本就没考虑过汉人,是马奇提议,说服了康熙帝,允许在与谈判使团中加入汉臣同行,虽然最后签订的条约没有汉文,但参加这次谈判的汉臣是有书写汉文条约流传后世的。

以及在此之后,马奇又建议各部条程、文书以及圣旨、文典等,都要有汉文书,这才有了现在的满文和汉文并行的制式文表写法。

如今好不容易浪里淘沙淘到一个席文毓,马奇自是毫不犹豫的引荐给皇帝。

德亨也是很看好席文毓的,但既然有马奇举荐,他就不多事了。

马奇是知道康熙帝犹豫什么的,他拉开架势,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条理论述,就跟现场做了一篇小策论一样,以求能说服康熙帝,让他用席文毓。

听的德亨叹为观止,马奇没有参加过科考,他是在十八岁直接入仕的他老爹是大学士、户部尚书,但听人家这文学修养,真是不佩服不行啊。

席文毓去年会试文章马奇看过了,觉着没什么问题,但凡他是个旗人,早就科甲在榜,现在至少也得是个侍读学士。

马奇虽然极力举荐,但康熙帝仍旧道:“你可留意着他,等他真学出一些成绩来朕再见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