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本打算教他俩跟小树,回家也要记得吃绿叶子菜菜,每日只吃肉是不对的。
但转念一想,眼下这季节,没暖棚的猎户家里上哪儿去找鲜菜啊,这种废话还是莫说出来讨嫌了。
热热闹闹的吃过晚食,涮锅洗碗的活儿都交给谨哥儿以及他的小伙伴了。
萧容等男丁们仍旧在外头干活儿,反正在点着篝火也不会怕冷。
叶氏跟苏榛脱鞋上了房里的火炕,暖暖和和的。
叶氏做些零碎针线活儿,苏榛则趴在小炕桌上拿着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等画得差不多了,便跑到外头拿给康奇跟檀俊两个看,问能不能做得出来。而其他人自然也好奇的凑过来瞧。
不看则已,一看呆住。
尤其擅工艺的康奇,眼睛像钉在了图纸上头,嘴里念叨:“这……这是何物啊?”
檀俊也一脸的讶异:“难道是车?”
苏榛笑了,“对,勉强算个自行车。”
这是苏榛画的自行车图纸,画得丑,勉强能认出轮廓。
其实古代最早的自行车本来就是全木的,苏榛在网上看到过图。但当时只看个新鲜,具体咋做就得人家专业人士摸索着来。
她只能提供思路。
首先是轴承,这时代还没有滚轴轴承,但是铜制部件可以自润滑。
其次是刹车问题,这就是彻底进入苏榛的知识盲区了。好在古代最早的木制自行车本来也没有脚蹬,行动全靠鞋底子……
这不是玩笑,并且这还真管用,视觉上自行车就是人坐车架上“淌”水一样前行,倒也是省力且有一定速度的。
然后是链条,苏榛觉得牛皮鞣制就成了,时下有链甲技术。总之她看过视频,现代木匠仿制的古技术自行车,骑得还挺不错的,总归肯定是比走路强。
索性边解释边问:“就拿这白水村家家户户的距离来说,你说离得远吧,眼睛能看见,你说离得近吧,去谁家一趟怕是好几千步,又耗时间又耗体力的。骡马车养不起,自行车总可以搞几辆吧。”
檀俊眼睛一亮:“这是木头制的?”
苏榛点点头:“理论上是可以用全木打造,车架部分需要坚硬且富有韧性的木材,哪种合适?”
康奇立刻答了:“檀木,檀木可以。”
苏榛又指着车轮部分:“这里是关键,要质地轻却不宜变形的材质。轮辐用什么合适呢?”
檀俊想了想:“外轮可以用桐木板,轮辐或者可以以桑木条试试看。”
李和虽然不懂木匠活儿,却也被吸引过来,“轮辐咋能套进去?”
而康奇跟檀俊两人拿着图纸已经陷入沉浸,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一丝细节。
檀俊伸手沿着图纸上自行车的轮廓轻轻划过:“这车架,虽然看起来是简单的几根木条,但连接处的榫卯结构肯定不一般,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用哪种榫头和榫眼,燕尾榫应该可以?”
康奇连连点头,“对,燕尾榫合适。但角度也得注意,稍有偏差,整个车子的平衡就没了。咱们得先做个小的来确定一下。”
檀俊:“是得先做个小的,这轮辐可不好做啊,每一根都得长度一致。得用个模具来固定。”
康奇挠挠头:“嗯,还有这外轮,得找那种柔韧性好又耐磨的木材,先把它弯曲成合适的弧度,再拼接起来,这可需要点手艺。”
檀俊:“对啊,这东西要是跑起来,肯定比马车轻便,大街小巷都能穿梭自如!咱们得好好研究研究这图纸,可不能有差池。”
俩人越研究越入迷,越忘我。
甚至听不到旁人问话了,连苏榛都被挤到了一边儿。
苏榛等人被他俩这疯魔样儿逗得笑出了声。
也对,手艺人是需要点儿这股子痴迷功儿的,钻研钻研,不钻研不成活嘛。
苏榛反正只负责提供这丑八怪的图纸构想。
兹事体大,檀俊决定跟康奇分头行事,他明天一早就回城,找师傅商量这自行车的制作。
康奇留在白水村,完成重云公子交待的事儿再走。
苏榛也打算跟康奇一起考察,想着晚上好好规划规划。
萧容感慨万千,又十分遗憾:“榛娘,这图纸又是根据你家藏书楼里书籍画的?早知道该想办法把书带出来,奇书、宝书啊!”